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辱殆的意思、辱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辱殆的解释

困辱和危险。语本《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雋不疑疏广等传赞》:“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絫。”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衰夕近辱殆,庶几并悬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辱殆”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辱”“殆”二字的本义及文献用例综合解析。

一、字义溯源 “辱”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为“羞耻、屈辱”,《说文解字》载“辱,耻也。从寸在辰下”。其甲骨文字形似手持农具耕作,后引申出羞辱义。“殆”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多重含义,核心义项为“危险”,如《老子》第二十五章“周行而不殆”,又有“近于”的引申义,如《诗经·小雅》“无小人殆”。

二、复合词解析 “辱殆”在文献中主要呈现两种用法:

  1. 受辱之险境:见于《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而不怠也”,其中“怠”通“殆”,指君子处世应警惕陷入受辱的危险境地。
  2. 近于受辱: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考证“殆犹怠也”,认为该词可解作“近乎受辱”的状态,如《荀子·荣辱》中“怠慢忘身,祸灾乃作”的语境延伸。

三、经典应用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未直用“辱殆”,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程颐注“不求诸心,则昏而无得;不习其事,则危而不安”,其中“危而不安”的阐释与“殆”的危险义相通,后世注家多以此推演治学中“辱殆”的深层警示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
  2.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词典》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网络扩展解释

“辱殆”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经典文献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辱殆”由“辱”和“殆”组成,意为困辱和危险。其中:

二、出处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强调适可而止的处世智慧。后世文献中也有引用,例如:

  1. 《汉书·雋不疑疏广等传赞》:“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絫。”;
  2. 晋代张华《答何劭》诗:“衰夕近辱殆,庶几并悬舆。”。

三、用法与延伸

“辱殆”多用于古典语境,描述因贪求或过度行为导致的双重困境(精神受辱与实际危险)。例如:

四、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老子》原句仍被广泛引用,作为处世之道的经典表述。

别人正在浏览...

北阜宾射钹子不一会儿虿盆长溜常温骋纵彻夜醇学砥砺廉隅对位赴汤投火贵家河落劾奏红糁鸿渥化邓奸秽校勘解印举座可兰经宽雅兰质蕙心吏材邻角轮桷逻挲茂茂梅花数命历泯然奶水南征女冠愆堕七零八碎请佃清贞蛩机嚅忍散场伤幸扇惑圣铁申慰施属手不释书手号守要叹怪谈圆说通陀隧乌文武勇小本经营校员洗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