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在杝棺之外,大棺之内的棺。用梓木制作。《礼记·檀弓上》“梓棺二” 唐 孔颖达 疏:“梓棺二者,杝棺之外,又有属棺,属棺之外,又有大棺,大棺与属棺并用梓,故云二也。”
“属棺”是古代丧葬制度中关于棺木层次结构的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属棺指位于杝棺(内棺)和大棺(外棺)之间的中层棺木。其材质为梓木,属于古代贵族棺椁制度中的组成部分。
2. 结构位置 根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古代贵族棺木有三层结构:
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进一步说明:“梓棺二者,杝棺之外,又有属棺,属棺之外,又有大棺。”
3. 材质特征 属棺与大棺均采用梓木制作,这种木材因质地坚硬且耐腐蚀,成为古代高级棺木的常用材料。
延伸说明 该词主要见于《礼记》及古代经学注释文献,反映了周代以降的丧葬等级制度。现代语境中已不再使用,仅作为研究古代礼制的专业术语存在。
属棺 (zhǔ guān) 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派葬给某人的棺材”,常用于告别仪式或葬礼场合。
属 (shǔ):拆分部首为尸,总计10个笔画。
棺 (guān):拆分部首为木,总计12个笔画。
“属棺”一词来源于古代的司棺制度。相传在古代,国君或皇帝死后,尸体需要有专人护送并安置到关押灵位的棺椁内,以示尊严。这项古代制度后来逐渐演变为用于各级官员或其他要人的丧葬仪式上的专用词汇。
在繁体字中,“属棺”通常写作「屬棺」。
古代汉字以篆书为主要书写形式,因此汉字的写法与今天有所不同。据记载,古代的“属棺”在篆书中写作「樓棺」。
在葬礼仪式上,亲友们肃穆地将棺材摆放在属棺仪式的准备好的地方。
属山、属地、属国、属于、属实、属意
挂棺、殡棺、厚葬、丧殓、入棺
解散、迁移、解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