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斜晖的意思、斜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斜晖的解释

亦作“ 斜辉 ”。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南朝 梁简文帝 《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 清 龚自珍 《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 郭沫若 《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斜晖”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斜晖(拼音:xié huī)指傍晚西斜的阳光,常用于描绘夕阳余晖的景象。该词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抒情色彩。


二、语言特征

  1. 发音:注音为ㄒㄧㄝˊ ㄏㄨㄟ,现代汉语拼音为“xié huī”。
  2. 词性:名词。
  3. 近义词:夕阳、余晖、夕照。
  4. 反义词:朝晖、晨曦。

三、文学用例

  1. 南朝陈·徐陵《春日》
    “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通过“斜晖”渲染暮色苍茫的意境。
  2. 元·王实甫《西厢记》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夕阳表达离别时的不舍。
  3. 唐·杜牧《怀锺灵旧游》
    “斜辉更落西山影”,以“斜辉”描绘黄昏光影的交织。

四、文化内涵

“斜晖”常与自然景色、时光流逝、离别愁绪等主题关联。例如苏轼词中“牛山何必更沾衣”搭配“斜晖”,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如需更完整的诗词引用或历史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斜晖》的意思

《斜晖》是一个成语,意为太阳斜照的光芒。它形容太阳下山时,斜射的光线,通常用来比喻光明的现象。在文化传统中,它也经常用来表示某种追求或期望的希望之光。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斜晖》由两个汉字组成:斜(首尾部首:斗,笔画数:11)和晖(首尾部首:日,笔画数:9)。

来源和繁体

《斜晖》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萧统的《续齐谐记》一书中。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频繁出现,并且现在仍然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斜晖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斜晖的古代汉字写法是「⿱斗⿱晖日」。

例句

1. 在黄昏时分,夕阳的斜晖将整个城市映照成一片金色。

2. 在挫折面前,我们要坚持希望之光,就像那斜晖一样永不消逝。

组词

1. 斜阳:指太阳斜照时的阳光。

2. 斜视:视线不正,眼睛看物体的方向不是正前方。

3. 斜倚:身体、物体倚在一边。

近义词

1. 斜照:指太阳或其他光源从一个角度照射。

2. 斜射:光线倾斜地射出来。

3. 斜影:物体的阴影倾斜地投射在地面上。

反义词

直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