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桩库的意思、封桩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桩库的解释

宋 朝内库之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太祖 初平诸伪国,得其帑藏金帛,以别库储之,曰‘封桩库’,本以待经营 契丹 也。其后三司岁终所用,常赋有餘,亦併归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置封桩库》:“ 宋太祖 起自布衣,深悉民间疾苦,故平定诸国后,自奉俭薄,积左藏之餘,立封桩库。”参见“ 封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封桩库是宋代中央财政机构中专设的国库储备库,主要用于存储国家财政年度盈余,属于应急性战略储备体系。该制度始建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其设立初衷是"贮积赢余,以待非常之用",即将每年财政结余的十分之一封存入库,用于应对突发战争、灾荒等重大事件。

从职能架构来看,封桩库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为专项储备性质,与日常开支的"左藏库"形成互补,《续资治通鉴长编》称其"别贮于内库,号封桩,非有诏不得擅用";其二实行定额管理,按照《宋会要辑稿》所述,每年"三司岁终籍其剩余,纳之封桩库";其三具备战略调节功能,宋神宗时期曾动用封桩库钱百万贯购买军粮,反映出其平抑物价的宏观调控作用。

该制度在北宋中后期逐渐演变为皇室私库,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考证,宋徽宗时将部分封桩库资金转至"内藏库",导致其原始职能弱化。南宋时期虽保留建制,但实际运作已与北宋初期大相径庭。这一财政创新机制对后世国库管理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为研究古代财政储备体系提供了重要范本。

网络扩展解释

“封桩库”是宋代设立的特殊国库,主要用于存储财政节余或收缴的财物,其名称和功能在不同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起源与设立目的
    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各割据势力后,将收缴的金帛单独储存,建立封桩库。最初计划用于赎回被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若赎回不成则作为军费储备。

  2. 资金来源与用途

    • 来源:包括平定诸国所得财物、每年财政节余(如税收超额部分)。
    • 用途:除战略储备外,还用于应对饥荒、战争等紧急情况。
  3. 制度演变
    宋太宗时期,封桩库更名为“右藏库”,后改为“内藏库”,逐渐演变为皇室私库,部分资金仍用于国家开支。

  4. 历史意义
    该制度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权财政管理的特点,也是宋初“强干弱枝”政策的体现。其设立初衷虽未完全实现(如燕云十六州未赎回),但为后续财政体系提供了参考。

补充说明:
“封桩”一词本身指封存固定财物,后延伸为一种财政储备制度。若需进一步了解宋代财政史,可查阅《宋史·食货志》或《石林燕语》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鞍鞽本流鼈爪兵式操成骨承蒙厨役堤川东瑟二泉丰筋多力佛齿腹案符同丱髻汗漫游哈昔泥烘煁花把戏簧舌湖荡橘络括撮来旨连甍辽海灵宇龙亨鸾姿凤态螺径蜜蝍宁和女馆赔垫鹏鶱圮毁前记倾乡轻重弃逝赇讬全盘托出缺额取债任人摆布仁言利博色力鬙鬡上漏下湿缮理烧埋少先队员视撝束身就缚暑溼陶瓬天赦妥洽万事不求人仙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