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狎俗的意思、狎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狎俗的解释

迎合流俗。 晋 王该 《日烛》:“存形者不足与论神,狎俗者未可与言道。”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若乃闕奇谋深智之术,无悦主狎俗之能,亦不可復稍为卿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狎俗”是由“狎”与“俗”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方面解析。从构词法看,“狎”本义指亲近而不庄重,《说文解字》释为“犬可习也”,后引申为轻慢、戏弄,如“狎昵”“狎玩”等语境均含逾越常规的亲近感;“俗”则指社会风气、大众习惯,如《礼记》载“入国而问俗”,特指民间普遍奉行的行为模式。

组合后的“狎俗”属贬义形容词,多用于批评两类现象:一是指对传统文化或高雅事物采取轻慢态度,例如“文人狎俗,以俚语入诗”描述文学创作中过度迎合通俗审美的倾向;二是指个体行为流于低俗,如《汉语大词典》引清代文献“狎俗之行,有伤风化”,强调其违背道德准则的特质。该词现代多出现于文化评论领域,用以警示艺术创作或社会行为中的庸俗化趋势。

权威文献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轻慢地对待风俗习惯”,《汉语大词典》则收录了“亲近流俗”的义项,二者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词语的核心语义。(参考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狎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轻佻放荡,不拘礼法
    指个人言谈举止不庄重,带有轻浮、放纵的倾向,常与不良习惯或道德行为相关。

    • 构成解析:“狎”意为亲近而不庄重,“俗”指庸俗。组合后强调行为或态度上的失当。
  2. 迎合流俗
    指主动适应或追随世俗风气,缺乏独立判断或高尚追求。

    • 文献例证:晋代王该《日烛》提到“狎俗者未可与言道”,南朝周朗《报羊希书》也批评“无悦主狎俗之能”。

二、补充信息


三、注意事项

不同文献对“狎俗”的侧重不同,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更多古籍例证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如、6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兽参赞大臣恻悷盛器次宴丹柰电至雕墙峻宇调外多才耏门尔雅温文鄂托番舶犯戒凡气峯峻粉楦伏藏贯索城顾録蛤蟆镜后头歼灭战贱年纪传结发界会解慰鯨鼓景泰蓝机综陖翟钜室枯皮鵱鷜罗缕芦莩藐躬弄影赔桩辟萃情赖曲碎蚺蛇胆三江七泽撒吞山坟上三旗杀杀顺备俟奴抬手添展同尽挖腰包香荃贤相销漏稀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