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番舶的意思、番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番舶的解释

旧称来 华 贸易的外国商船。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郑观应 《盛世危言·电报》:“近日番舶畅行, 华 洋杂处,兵机万变,瞬息不同。” 陈去病 《登鼓浪屿》诗:“番舶正连鹅鸛阵,怒涛如振鼓鼙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番舶(fān bó)是汉语中对古代外国商船的特称,尤其指唐宋至明清时期航行至中国沿海进行贸易的外国船舶。该词由“番”(指外国或异域)与“舶”(大型船只)复合而成,承载了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内涵。

释义与历史背景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来自域外、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船。唐宋时期“番舶”多指东南亚、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船,明清时期亦包括欧洲商船(如葡萄牙、荷兰船只)。

  2. 贸易与管理制度

    番舶是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运载香料、珍宝、药材等商品至中国港口(如广州、泉州),同时购买瓷器、丝绸等中国特产返航。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番舶贸易,征收关税并规范交易流程。

  3. 文化意涵

    该词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异域文明的认知,如宋代《萍洲可谈》记载:“番舶船深阔各数十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侧面印证了外国航海技术的传入。

文献佐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古代航海史》(孙光圻著,海洋出版社)
  3. 《宋代海外贸易》(黄纯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纸质权威出版物;现代研究著作可参考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或出版社官网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番舶”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指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下,这类船只需经官方特许才能进入中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番”指外国或外族(如“番邦”),“舶”即大船。因此,“番舶”字面意为“外国的船舶”,特指从事贸易的外国商船。例如清代龚自珍在诗中提到“何须番舶献其琛”,即指外国商船进献珍宝。

  2. 历史背景

    • 海禁与特许贸易: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仅允许少数港口(如广州)对外通商,外国商船需经官方批准方可入境贸易,这类特许船只统称“番舶”。
    • 鸦片战争前的使用:在鸦片战争前,“番舶”常与“洋船”混用,泛指西洋商船。
  3. 文献与用例
    清代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如郑观应《盛世危言》描述“番舶畅行,华洋杂处”,反映当时中外贸易的频繁。陈去病诗句“番舶正连鹅鹳阵”则描绘了外国船只密集停泊的场景。

  4. 现代含义
    当代已较少使用“番舶”一词,但在研究古代中外贸易、海洋史时仍具重要性。需注意,个别解释(如“船只远离陆地航行”)可能是对“番”字的误解,主流定义仍以“外国商船”为准。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清代相关诗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智伯劳不落餐风大极丹顶鹤倒裳索领得二嫡男斗魁法警返正讽念攻土好管闲事鬨市候驿华名慌耗黄口荒庭卉汩秽身活信嘉朋假葬景象近俗咀徵含商轗轲刊摘坑家败业离酒赁保礼物乱坠天花络鞮罗绣面雪摸棱剖竹牵持切身体会染服时铜姝惠顺笔梳弄説耍梭鱼田更听重吐懑顽廉懦立踠蹄乡背香液崄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