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产丰盛。《晋书·顾荣传》:“元恶既殄,高尚成功,封闭仓廩,以俟大军,故国安物阜,以义成俗,今日匡霸事举,未必不由此而隆也。” 明 徐霖 《绣襦记·正学求君》:“所喜民安物阜,听絃歌盈耳洋洋。”
物阜是由"物"与"阜"组成的复合词,字面解作"物资丰盛"。在《汉语大词典》中,"阜"被训释为"盛多;丰富"(《汉语大词典》第12册,第143页)。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物阜"标注为形容词性书面语,释义为"物产丰富",其标准读音为wù fù。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东汉典籍,《后汉书·刘陶传》载"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中华书局1965年版),此处"财阜"与"物阜"构成同义互文。宋代文献《宋史·食货志》记载"年谷屡登,物阜民康"(中华书局1985年版),完整呈现了"物阜"与"民康"的固定搭配范式。
从构词法分析,"物"作名词指代生活资料,《说文解字》释为"万物也"(中华书局2013年版);"阜"在甲骨文中象土山形,《尔雅·释地》谓"大陆曰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后引申指丰饶。二者组合后形成主谓结构,表达物资如丘陵般堆积的意象。
该词的近义词包括"丰饶""富庶",反义词为"凋敝""匮乏"。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多出现于"物阜民丰""物阜年丰"等四字格成语,常见于描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语境,如《人民日报》2023年新年献词"物阜民熙的新时代图景"(2023年1月1日第1版)。
“物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物产丰盛”。以下是详细解释:
古代典籍
现代应用
常见于“民康物阜”“物阜民丰”等四字短语,如“改革后的农村,民康物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物阜”常用于形容社会或地区经济繁荣、资源丰富,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词汇搭配,形成更丰富的表达。需注意其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口语中较少见。
熬夜避懒鬓鵶比像布袋里老鸦不做肉插画超雪川壑春扈诞毓地平川多多许伐枳风马干僵干饰割治沟槽咣噹豪梁衡鉴合从皇枢讙山菅菲践蹂监系进牍嚍嚍机织夸赞老白赏鹿麑裘緑盖媚惑蒙鄙沐仁浴义内行厂碾磨撚指平夷曝献七纵八跳确士榷易署群空冀北软厮禁洒兵桑弧说是道非贪虐铁器铁脇头盔未名恶湿居下翔羊孝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