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司格的意思、方司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司格的解释

北魏 时诏各郡按氏族门第高低以次举选人才的一种方式。《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 魏太和 时,詔诸郡正,列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格,名曰‘方司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方司格”是北魏时期推行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主要依据氏族门第高低来举荐和选用官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时期
    方司格是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500年)由朝廷颁布的选官标准。其核心是要求各郡按照本地士族的门第等级,制定选拔人才的次序和规则。

  2. 选拔依据
    该制度以氏族门第为核心标准,即根据家族的社会地位、声望和历史背景来评定人才资格。这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刻影响。

  3. 历史记载
    主要见于《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记载北魏“诏诸郡正,列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格,名曰‘方司格’”,说明其作为官方文件的性质。

  4. 目的与影响
    方司格旨在通过规范化的门第标准强化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巩固统治基础。但这也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成为后来科举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一。

发音:fāng sī gé(注音:ㄈㄤ ㄙ ㄍㄜˊ)。需注意,此词属历史专有名词,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司格(fāng sī gé)是一个复合词,由三个汉字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方司格指的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方式和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方(fāng):是一个方形的字,它的部首是方块,并且有四个笔画。 司(sī):它的部首是口,并且有五个笔画。 格(gé):它的部首是木,并且有十个笔画。 来源: 方司格是由方、司、格三个独立的字组合而成,每个字有着独立的含义。方指事物的形状或方位,司可以指掌管或官职,格指规定或规格。将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方司格这个词,表示一个人对待事物的准则或态度。 繁体: 方司格的繁体字为「方司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方司格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相比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资料,方可以写作「方」或「仿」,司可以写作「厶」或「司」,格可以写作「格」或「隔」。 例句: 1.他对待每个人都始终保持着方司格的礼貌和关怀。 2.在工作上看重细节和规范的方司格,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方方正正、司法、格调、格局、方方面面、司空见惯、格外。 近义词:态度、准则、方式、处理方式。 反义词:不正常、无准则、随意、敷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