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擎跽曲拳的意思、擎跽曲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擎跽曲拳的解释

谓行拜跪之礼。《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成玄英 疏:“擎手跽足,磬折曲躬,俯仰拜伏者,人臣之礼也。”一说,执笏跪拜并鞠躬。 陈鼓应 今注:“‘擎’,执笏;‘跽’,跪拜。‘曲拳’,鞠躬。” 宋  王安石 《杂著·礼论》:“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擎跽曲拳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擎跽曲拳"是源自《庄子·杂篇·盗跖》的古代汉语典故组合,指代古代礼仪中身体动作的规范形态。该词组可拆分解析为:

  1. 擎:双手举物以示敬意,《说文解字》释为"举也",如《庄子》载"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后"据轼低头"的恭敬状态。
  2. 跽:长跪姿势,《正字通》注为"长跪也",指双膝着地、挺直腰身的庄重跪姿。
  3. 曲拳:弯曲肢体表达谦卑,《礼记·曲礼》郑玄注"曲谓屈身,拳犹屈也",指躬身合掌的仪态规范。

组合含义指代古代臣子觐见或祭祀时,通过举物、长跪、屈身等连贯动作体现的等级化礼仪体系,反映了周代礼制对行为仪态的严格要求。该典故在《庄子》中被用作批判过度形式化礼仪的典型例证,原文通过盗跖斥责孔子的场景,揭示"作言造语,妄称文武……擎跽曲拳,以得主情"的虚伪性。

现代应用中,该词组多用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特指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身体符号系统。在汉语教学场景中,常作为成语典故模块的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将其列为《庄子》经典语例解析单元。

网络扩展解释

“擎跽曲拳”是一个源自古代礼仪的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传统跪拜行礼的动作。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该成语指古代臣子行拜跪之礼时的姿态,包含四个分解动作:

2.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

“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3.历史引用

宋代王安石在《杂著·礼论》中提及:“擎跽曲拳,以见其恭”,强调这一礼仪对表达恭敬的重要性。

4.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形容古代礼仪的严谨性,日常口语已较少使用。

“擎跽曲拳”浓缩了古代礼仪的肢体语言,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行为规范。如需更完整考证,可参考《庄子》原文及历代注释(如、5、6)。

别人正在浏览...

挨身碍手暗泣白笃耨膀大腰圆不胜桮杓嘲骂愁肠寸断打彩丹凤眼当红道録点屏成蝇东陵二尾子方重负重吞污该见感厉干肃关洛古怪闺范邯郸学步珩佩寒武纪黑心眼子猴姜后条侯者家蚕捡察简缄饥雷集愆册恐耸讋慄枯空浪汉烂泥良工苦心卤莽灭裂闾峰麻线道猛法抹厉秋方期愿靸拔伸钩适士饰外水砚书袠松鷄孙阳韬世蹄氏观吐艳蛙神消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