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喇的意思、倒喇的详细解释
倒喇的解释
金 元 时的一种杂戏。大抵由一位演员吹弹多种乐器,并有歌唱和杂耍表演,如顶瓯,舞盘,翻觔斗之类。至 清 犹存此戏。 清 陆次云 《满庭芳》词对倒喇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写。词云:“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鸣。唱到繁音入破,龟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甌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復迴风滚雪,摇絳蜡,故使人惊。哀艷极,色飞心駴,四座不胜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今京师阉宦,畜童子为觔斗、舞盘诸杂戏者,谓之倒喇。” 清 徐釚 《南州草堂词话》卷下:“倒喇, 金 元 戏剧名也,似俗而雅。” 清 樊彬 《燕都杂咏·历代旧闻》:“倒喇传新曲,甌灯舞更轻。筝琶齐入破,金铁作边声。”自注:“ 元 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俱一人6*弹之,又顶甌起舞。”
词语分解
- 倒的解释 倒 ǎ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正顺 倒 à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 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6*攻倒算。倒贴。 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 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正顺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喇的解释 喇 ǎ 〔喇叭〕.一种管乐器,铜制。.喇叭筒状,有扩音作用的东西,如“汽车喇喇” 〔喇嘛教〕佛教的一派,传播于中国藏族、*********地区。 〔喇嘛〕中国藏语,喇嘛教的僧人,原意“上人”、“师傅”。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倒喇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倒喇”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词汇,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与艺术语境理解:
一、传统表演艺术
-
起源与形式
“倒喇”是金元时期的一种综合性杂戏,由单人表演,融合吹弹乐器(如琵琶、胡琴、秦筝)、歌唱及杂技(如顶瓯、舞盘、翻筋斗)。清代陆次云的《满庭芳》词生动描绘了其场景:演员头顶双瓯燃灯,口衔湘竹击节,兼具惊险与美感。
-
文化关联
该表演与蒙古族舞蹈渊源密切,如内蒙古杜尔伯特部的《顶碗舞》、鄂尔多斯的《筷子舞》《酒盅舞》,以及佛教舞蹈《灯舞》等均受其影响。
二、其他解释
- 成语含义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倒下或倒塌的样子”,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传或方言用法,需谨慎对待。
三、历史延续
“倒喇”至清代仍有演出,并逐渐演变为类似莲花落的民间杂耍形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表演细节或文化演变,可参考清代诗词及蒙古族舞蹈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倒喇(dào l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dào là,有轻微的降调。下面是有关倒喇的详细信息:
部首和笔画:
倒喇的部首是「亻」(人部),倒喇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倒喇在汉字中属于比较新的词语,正式收录于《汉语大词典》。它是一种形容词,用来形容物体或人倒置后形状或姿势不正的样子。
繁体字:
倒喇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倒喇」,字形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倒喇使用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倒喇是一个较新的词语,所以在古代文献中没有相应的记录。
例句:
1. 她刚才拿着杯子喝水,结果杯子掉到地上,倒喇了。
2. 风很大,把我家的花盆刮倒喇了。
组词:
倒喇没有一个常用的固定搭配词,它通常是作为形容词单独使用。
近义词:
倒喇的近义词可以是「歪歪扭扭」、「倾倒」等,这些词语也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或人倒置后的不正样子。
反义词:
倒喇的反义词可以是「端正」、「正立」等,这些词语用来描述物体或人保持正常或正确的样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