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ve explicit instructions;explain clearly;tell explicitly] 告知(旧指上级对下级)
(1).同“ 晓喻 ”。《魏书·穆泰传》:“ 焕 晓諭逆徒,示以祸福,於是凶党离心,莫为之用。”《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江居 领命,并晓諭水手知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县衙门的告示,早就下来了,晓谕百姓凡有在中秋夜晚燃放鞭炮者,以通匪论罪。”
(2).指敦劝的文告。《水浒传》第九七回:“ 宋江 令军士将晓諭拴缚箭矢,四面射入城中。”
晓谕(xiǎo y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正式色彩的动词,指上级或尊长明确地告知、开导下级或晚辈,使其明白道理或知晓事项。其核心含义在于通过清晰的说明使人理解、遵从。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字义分解
二字组合强调以明确言辞使人理解,常见于官方文书或权威语境。
权威词典定义
晓谕:〈书〉动 晓示(多用于上对下)。
例:~百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6.)
明白告知,使领会理解。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古代公文用语
多见于帝王诏令、官府文告,如:
“特此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遵行。”
(来源:《明实录·太祖实录》)
权威性传达
强调信息发布者的高位属性(如政府、长辈、师长),要求受众服从或执行。
政府晓谕市民遵守防疫规定。
族长晓谕族人祭祀礼仪。
适用范围
现代汉语中仍用于正式公告、政策宣导等场景,但口语中较少使用。
近义词对比
词语 | 差异点 |
---|---|
通知 | 中性词,无上下级强制色彩 |
告诫 | 侧重警示、劝诫 |
昭示 | 强调公开宣告,更具庄严性 |
历史典籍
“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
(来源: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 1962.)
现代规范文件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具有晓谕性。”
(来源:中国政府网.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EB/OL]. 2012.)
晓谕的本质是通过权威性语言实现信息传递与行为引导,兼具“解释”与“指令”双重功能。其使用需符合三个特征:
(注:因部分经典文献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出版物为准;政府文件来源为官方网站公开信息。)
“晓谕”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正式或官方语境,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总结来看,“晓谕”强调清晰、正式的告知行为,多用于权威主体对受众的指令传达。
白马清流贝面表记逼夹赪蕊痴懒词匠道德经钓位东挪西凑短簿祠反霸幡然改途符教高层建筑高洁归嗣过谬奤子横甲刁军后悔莫及槐疎汇流户主晶轮稽式齎调局跽开大困穷兰舟聆翫六赤銮驾露餐风宿緑篱买子毛锥模则尼犍剽拾清本三盆手色飞山川上禄收盆税关熟衍跳下黄河洗不清铁轨铜史同心僇力屠杌亡赖稳足雾豹仙人博士先通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