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宵衣旰食的意思、宵衣旰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宵衣旰食的解释

[getting up before dawn and eating late—busy with state affairs] 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形容工作繁忙而勤勉

宵衣旰食,忧六宫之未安;寒心销志,惧一物之失所。——唐· 李世民《命皇太子监国诏》

详细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形容非常勤劳,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今师兴三年,可谓久矣;税及百物,可谓繁矣,陛下为之宵衣旰食,可谓忧勤矣。”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虏骑大至,覆军杀将,边城昼闭,朝廷乃为之宵衣旰食,焦心劳思,兴兵运财,以救其急。”《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与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皇帝宵衣旰食,欲拯生灵於涂炭。” 茅盾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五:“ 崇祯 的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反而加速了 明 王朝覆灭的进度。”亦省作“ 宵旰 ”。 唐 罗隐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诗:“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詔西来雨露浓。”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君臣宵旰,几一年矣,而富国之效茫如捕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宵衣旰食”是汉语成语,形容政务繁忙、勤勉理政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源结构 “宵”指夜晚,“衣”作动词指穿衣,“旰”意为天色晚,“食”指进餐。字面意为“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天色暗后才进食”。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史书《旧唐书·刘蕡传》,原文载“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用以描述帝王勤政之态。

二、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该成语既保留原义指公务人员忘我工作,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形容处理政务勤奋辛劳”,也引申用于赞扬各行业敬业精神。例如“科研团队宵衣旰食攻克技术难关”的用法已被《新华成语词典》收录。

三、语用特征

  1. 褒义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体赞扬勤勉行为,如《人民日报》社评“扶贫干部宵衣旰食改善民生”。
  2. 搭配限制:常与“勤政”“治事”等政务类词语连用,不宜描述普通加班场景。

四、文化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语源流大辞典》指出,该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克己奉公”的价值取向,与《尚书·无逸》记载的周公“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的勤政精神一脉相承。

网络扩展解释

“宵衣旰食”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深层含义

  1. 历史背景
    最初专用于帝王或官员勤政,体现治国理政的奉献精神(如《旧唐书》中描述帝王“忧六宫之未安”)。
    后泛化为对工作极度投入的褒义形容,如历史人物包拯、诸葛亮等典型代表。

  2. 使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称颂帝王或官员的勤勉(如清代文献中主要为皇家专用)。
    • 现代:书面语中可形容任何职业的勤奋状态,但较少用于口语。
  3. 成语结构
    并列结构,由“宵衣”和“旰食”两个相似含义的短语组成,强调从早到晚的辛劳。


常见误读与注意


例句与出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典故,可参考《陈文帝哀册文》《兴元论解姜公辅状》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钩颁扬笨鸟先飞变幻不测彩藻藏猫儿常参官驰影打市语奠鴈多蝇发憾发莹冯驩券分泥盖棺定论概志甘蔗宫籍鸿茫欢唱胡搧剪辟竭绝九家极宴科臣叩辕狂名来归留落没牙没口缗繦脉脉相通木运拟迹霓衣盘量磐郢骈尸卡具鹊汉戎捍商情省戒社壝淑丽恬淡寡欲恬和涕零如雨图议威震天下无期别芜濊虾女闲言碎语谐漫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