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论説的意思、论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论説的解释

1.议论评说。《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説在东序。” 郑玄 注:“论説,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劣。”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著书表文,论説古今。”《水浒传》第六三回:“当日 关胜 正和 郝思文 在衙内论説古今兴废之事。”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火花》却不独在论说上申明这观念,还组织了‘火花’的团体。”

2.论说文。 ********* 《经历》十:“最显著的表现,为他们的老祖父所看得出的,是他们每天做一篇的短篇论说。”

3.按理说。 吴组缃 《山洪》二:“呃,论说末,是气人呢。”《法制日报》1990.1.6:“论说,原料进厂不化验,成品出厂总不能再含糊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论说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与义项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议论评说(动词)

    指通过逻辑分析阐述观点或评价事物。

    例:《论语·宪问》载“论说古今”,即评议历史得失。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2. 论说文(名词)

    特指以论证为核心的文体,如议论文、说理文。

    例:柳宗元《封建论》为唐代论说名篇。

    来源:《中国文学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按理推测(口语副词)

    表预期与事实不符的转折语气,近于“本来应该”。

    例:“论说今天该下雨,却是晴天。”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词源演变

“论”本义为分析事理(《说文解字》:“论,议也”),“说”强调解释说明(《说文》:“说,释也”)。二者合成后,先秦已用于表议论(《礼记·文王世子》:“论说在序”),唐宋后固化文体义,近现代衍生口语用法。

三、权威辨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归纳其核心为:

逻辑性论证(如“论说事理”)

系统性阐释(如“著论说文”)


引用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王力 等.《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中华书局, 2014.
  4.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网络扩展解释

“论説”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言辞对某一议题进行讨论、辩论或发表观点,强调语言表达和逻辑论述的重要性。

二、详细解释

  1. 议论评说(动词)
    古代多用于书面语境,指分析、评价事物。例如:

    • 《礼记·文王世子》提到“大司成论説在东序”,郑玄注解为“论説,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劣”。
    • 汉代王充《论衡·超奇》中“著书表文,论説古今”,体现对古今事物的评述。
  2. 论说文(名词)
    指以议论为主的文体,常见于现代汉语。例如邹韬奋在《经历》中提到“每天做一篇的短篇论说”,即指此类文章。

  3. 口语中的“按理说”
    在方言或口语中表示“按道理应该”。例如:

    • 吴组缃《山洪》中“论说末,是气人呢”;
    • 《法制日报》例句“论说这个会他应该参加”。

三、语境差异

四、相关扩展

该词体现了汉语中“论”与“说”的结合,既包含理性分析(论),也涵盖表达方式(说),常见于学术、文学及口语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论衡》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等拜单崩剥财政厅察览城市社会学等数调叠对耦搤杀燔柴防饷范甑纷挐辅仁惯窃关戍过拂海陵仓杭纱翰染和局宏图大志花瓣花遮柳掩惑误菅蒲结果进奠儆跸倦憩课订渴羗类人猿流越木印记髼鬃倾构全国三何骚骇邵伯树神鉴市会实妈儿数见不鲜说破私照缩头鳊所有品探奇天诱其衷透串颓隳窝心乌哺向嘴先赏显眼邂逅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