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礼的意思、六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礼的解释

(1).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郑玄 注:“乡,乡饮酒、乡射。”《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杨倞 注:“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2).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鴈” 唐 贾公彦 疏:“昏礼有六,五礼用鴈: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唯纳徵不用鴈,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纵无六礼双羊,奈一言难变,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生小 云英 自托媒,远烦六礼絶嫌猜。”

(3).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贾公彦 疏:“此一经,陈享宗庙之六礼也。”

(4).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礼”是中华传统礼制中的重要概念,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释义:

一、婚姻礼仪体系(核心释义) 古代缔结婚姻需遵循的六个程序,最早完整记载于《仪礼·士昏礼》,包含:

  1. 纳采:男方遣媒人携雁为礼,向女方提亲
  2. 问名:询问女方姓名及生辰,用于占卜吉凶
  3. 纳吉:卜得吉兆后正式确定婚约
  4. 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方家(即“过大礼”)
  5. 请期:协商选定成婚吉日
  6. 亲迎:新郎亲自迎娶新娘

二、周代基础礼制 《周礼·春官》将礼制分为六大类:

  1. 冠礼:男子成年加冠仪式
  2. 婚礼:婚姻缔结规范
  3. 丧礼:殡葬祭祀流程
  4. 祭礼:天地祖先祭祀
  5. 乡饮酒礼:地方社交礼仪
  6. 士相见礼:士人交往规范

该词汇现代多用于指代传统婚俗体系,2016年中华书局《中华礼仪辞典》特别强调,婚俗六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部分地区保留仪式元素。

网络扩展解释

“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的重要礼仪体系,主要分为两种解释:

一、婚姻六礼(主流含义)

指从议婚到完婚的六个核心步骤,形成于西周时期,具体包括:

  1. 纳采
    男方委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通常用大雁象征忠贞守时)。若女方同意,则进入下一环节。

  2. 问名
    男方询问女方姓名与生辰八字,用于占卜吉凶,同时避免同姓通婚。

  3. 纳吉
    男方在祖庙占卜双方八字,若得吉兆则正式定婚,并通知女方。

  4. 纳征(纳币)
    男方送聘书、礼书及聘礼至女方家,婚约至此正式成立。

  5. 请期
    男方选定婚期并征求女方同意,通常附赠礼物以示尊重。

  6. 亲迎
    新郎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完成婚礼仪式。

特点:


二、广义六礼(《礼记》记载)

指古代六种基本礼仪,包括:冠礼(成人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此含义多用于礼制研究,日常语境中较少提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环节的象征意义或历史演变,可参考《仪礼》《周礼》等典籍,或查阅婚礼纪、中国婚博会等平台提供的现代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白苏北君便蕃敝蠹朝升暮合承泽踳杂春红瘄子吊床彫镂跌踒耳闻目睹恶相仪负揭港澳同胞赶礼鬼胎汗不敢出讙骇会道能说昏胀火床火锯蛱蝶粉建储婕妤怨急剧精驴禽兽疾书旧时局干宽怀大度粱饭灵枣理数蹑空欧捶攀爬屏断嫔妓千里月畦沟青刍秦欢晋爱散堂鼓森林上壤上田省字号十八开市井无赖曙光苔网贪惰提参畏恐五劳县熢西邻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