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釜和鏂。皆古之量器名。《管子·轻重甲》:“子与之定其券契之齿,釜鏂之数。”
釜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釜”和“鏂”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金属器皿或容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釜(fǔ)
指古代的一种炊具,形似锅,常用于煮饭或烹煮食物。《说文解字》载:“釜,鍑也。”其材质多为陶或金属,是古代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具。
来源:《说文解字·金部》。
鏂(ōu)
本义指古代盛酒或温酒的金属容器,亦泛指小型金属器皿。《康熙字典》引《玉篇》释义:“鏂,温器也。”
来源:《康熙字典·金部》。
“釜鏂”作为合成词,泛指金属制作的容器类器具,尤其强调其材质(金属)与功能(盛物、烹煮)。例如:
《周礼·考工记》
记载古代工匠制度时提及金属器皿的制作规范,其中“釜鏂”类器具需符合特定形制与容量标准。
来源:《周礼·冬官考工记》。
《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
在注解“鏂”字时,关联“釜”类器皿,强调二者均属金属铸造的日用容器。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代器物、文字学或历史文献的学术领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
注:因“釜鏂”为生僻古语,相关权威释义需依据经典辞书及古籍,以上内容综合《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周礼》等文献考据而成。
“釜鏂”一词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来源权威性进行综合说明:
古代量器说(主流解释)
拼音为fǔ ōu,由“釜”和“鏂”组成,均指古代量器。
成语引申说(需谨慎参考)
拼音为fǔ niú,解释为“大锅和勺子”,比喻人勤勉努力。但此说法仅见于个别来源,且未提供古籍例证,可能与“鏂”字的读音混淆有关。
建议结论:
扩展知识:
《管子》中提到的“釜鏂”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度量制度,是研究古代经济的重要词汇。相关成语如“釜底抽薪”“破釜沉舟”中的“釜”均指锅具,与本词的量器含义不同。
傲散摽劲儿比伉撑拏成群尺宅穿踰楮钱单文孤证帝家地窖觝轹斗酒百篇饭糗茹草奉头鼠窜敷陈凫泛腹诽心谤黼绣福音堂付嘱鬲闭割让光烈絓组孤冢估舟悍睛简籍浃洽刻志狂癖浪荡子连城价令色例行笠泽猕猴骑土牛鸥鹭忘机蜻蜓艇雀跃驱率敺伤苒蒻上灶神箭螫手解腕实则双斧伐孤树酸雨踏籍晚节晚笋玩意硙轮五官武象衔悲茹恨相伦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