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謂斬頭而懸挂在杆上示衆。《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又虧 賈石 多有識熟人情,買出屍首,囑付獄卒:‘若官府要梟示時,把個假的答應。’”《明史·雲南土司傳二·武定》:“捷聞, 銓 、 朝文 皆梟示,籍其産,家屬戍邊。” 清 馮桂芬 《與許撫部書》:“有為鄉民拏獲送官者,官不得已,梟示五人。”
“枭示”是一個古代刑罰術語,指将犯人斬首後懸挂頭顱于高處示衆,以儆效尤。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枭示”由“枭”(斬首)和“示”(展示)組成,意為将頭顱懸挂在木杆等高處公開示衆。這種刑罰兼具肉體懲罰與精神威懾,常見于明清時期。
此刑罰現已廢止,相關詞彙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如需具體古籍原文,可查閱《明史》《古今小說》等文獻。
《枭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字面意思是“狡猾地展示或顯示”。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故意顯露出自己的聰明、機智或狡猾一面,以達到某種目的。
《枭示》的第一個字“枭”拆分出的部首是木字旁,它表示與樹木有關;第二個字“示”拆分出的部首是⽂字旁,表示與文字有關。
《枭示》的第一個字“枭”有9畫,讀音為xiāo,第二個字“示”有5畫,讀音為shì。
《枭示》是簡體漢字,對應的繁體字是「梟示」。
有關“枭示”的古時寫法,可以參考《康熙字典》,該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他故意在會議上枭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了赢得領導的賞識。
2. 她裝傻充愣,但其實内心早已枭示出一絲不屑。
1. 枭雄:指具有狡詐機智、能力出衆的人。
2. 驚世之枭:形容某人的才華或成就非常出衆,令世人感到驚訝。
1. 枭獍:意為狡猾奸詐。
2. 狡猾:意為機智且善于欺騙,常帶有貶義。
3. 狡黠:意為聰明機警,具有一定伶俐和機智。
1. 老實:指為人誠實,不狡猾。
2. 天真:指純真無邪,不狡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