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事。《墨子·鲁问》:“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於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国语·晋语九》:“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孙休 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羣臣莫不止諫:此为小物,何足甚躭。” 清 陈确 《寿高声野七十序》:“其行谨大闲而克勤小物。”
(2).犹言小家伙、小东西。《宋书·恩倖传·徐爰》:“比边难未靖,安众以惠,戎略是务,政纲从简,故得使此小物,乘宽自纵。乃合投畀豺虎,以清王猷。”
(3).价值不高的物品。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有买及买(卖)殹(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后汉书·南匈奴传》:“朕不爱小物於单于,便宜所欲,遣驛以闻。”《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夫繁缨,小物也,而 孔子 惜之。”
“小物”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指代小事
表示琐碎、不重要的事物。例如《墨子·鲁问》中提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强调人们常关注细节而忽略大局。
称呼“小家伙”或“小东西”
带有亲昵或轻蔑的语气,多用于口语。如《宋书·恩倖传》中“此小物乘宽自纵”,暗含对人物的贬义评价。
形容价值不高的物品
指廉价或普通物件。例如《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朕不爱小物于单于”,说明此类物品在正式场合的次要性。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释义与现代用法,如需更完整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墨子》《宋书》等典籍。
小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通常用来指代一些小型的物品或物件,多指不起眼、不起大作用的东西。
小物的字形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部首“小”(小字头),右边是部首“物”(牛字旁)。小字头部首通常表示事物的大小、年幼等含义,而牛字旁部首则表示与牛有关的事物。
小物的总笔画数为10画,其中“小”字头部分为3画,“物”字部分为7画。
小物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文献《论语·雍也》中,其中有一句“是故小物如,或鸣琴、或振镫”,意为即使是一些小物品,如琴、马镫等也能表达人的情感。
在繁体字中,小物的写法为「小物」,字形结构与简体字相同。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时候小物的写法并非与现在完全一致。在古代汉字书法中,小物的“小”字头部分写作“⺌”,“物”字部分为“牜”,整体写法为“⺌牜”。
1. 这是一些放在角落的小物品,虽不起眼,但每个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2. 她喜欢收集各种小物,每一件都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1. 小物件:指小型的物品或装置。
2. 小物流:指小型物品的流通和物流运输。
3. 小物美:指小物品所带来的美感。
1. 小品:与小物类似,指小巧别致的物品。
2. 小玩意:指小而有趣的物品。
大物:与小物相对,指体积或重要性较大的物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