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狄隶的意思、狄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狄隶的解释

指征伐夷狄所获之俘虏。《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倾仓可赏,矧云私粟;狄隶可颁,况曰家僕。”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征蛮夷所获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狄隶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战俘或归附者的一种蔑称,特指被俘获后充作奴隶或低贱役使的狄人。其核心含义包含种族身份与阶级地位的双重贬抑:

一、词义解析

  1. 先秦典籍中指北方游牧民族,如赤狄、白狄等部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狄固贪惏”,反映中原对狄族的经济掠夺与武力侵扰的认知。《礼记·王制》更明确划分“东方曰夷,西方曰戎,南方曰蛮,北方曰狄”的四方族群体系。

  2. 本义为战争中捕获的奴隶。《说文解字》释“隶”为“附箸也”,强调其人身依附属性。《周礼·秋官》设“司隶”官职专管战俘奴隶,印证“隶”作为贱役的社会身份。

二、历史语境中的“狄隶”

该词集中出现于战国至汉代文献,映射中原王朝与北方部族的冲突:

三、语义演变与消亡

随着“狄”作为族称在南北朝后逐渐被“突厥”“契丹”等具体族名替代,加之唐代奴婢制度变革,“狄隶”一词在隋唐文献中罕见。至宋代《广韵》《集韵》仅收单字释义,该复合词已成历史概念。

权威参考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册“狄隶”条、《辞源》(商务印书馆)戌集释例,历史背景佐以《周礼正义》(孙诒让)及《中国民族史》(王钟翰主编)。古籍原文可查证中华书局点校本《十三经注疏》及《汉书》。

网络扩展解释

“狄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别,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狄隶(拼音:dí lì)主要指古代征伐夷狄(北方少数民族)时俘获的俘虏。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词典中被广泛收录,例如: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构成:
    • “狄”指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隶”本义为附属、役使,组合后引申为被征服的群体。
  2. 历史用例:
    • 潘岳在《马汧督诔》中写道:“狄隶可颁,况曰家僕”,此处“狄隶”即指战争俘获的俘虏,可用于赏赐或奴役。

三、引申含义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其作为成语时,可比喻受束缚、限制的状态。例如:

四、权威性建议

建议优先参考《文选》及古代注释(如郑玄)中的本义,即“俘虏”为核心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引申义,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典籍。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词典,若需完整释义或例句,可访问来源网站(如沪江词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偕老白业包间鞭着荜门圭窦不分轩轾不随以止不脱财丁草荒澄居城牙椎埋狗窃存义搭负丁未方诣冯脩分水线脯修干突鬼头风国棋寒樱话说狐尾单衣教廷角艺嘉荣击刁极懽趌趌极力旌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集注眷慕劻济老罴当道凌蔑飀飀硫酸明竁暝曚民主改革难于上青天乳穗饰辞守固疏旷送喜缩瑟太阿之柄腾薄通黠维翰襐服相欺像声小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