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瓜的别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嵇含 《瓜赋》:“世云三芝,瓜处一焉……甘瓜普植,用荐神祇,其名既赡,其味亦奇,是谓土芝。” 杜甫 《园人送瓜》诗之二“浮沉乱水玉,爱惜如芝草” 清 仇兆鳌 注:“《广雅》:‘土芝,瓜也。’”
(2).芋头的别名。 宋 林洪 《山家清洪·土芝丹》:“芋之大者名土芝。”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本草》中……芋曰土芝。” 元 王祯 《农书》卷八:“芋,一名土芝。”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八:“芋苗:《本草》一名土芝,俗呼芋头。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人家多栽种。”
“土芝”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瓜的别称
源于晋代嵇含《瓜赋》中的记载:“甘瓜普植……是谓土芝”()。唐代杜甫在《园人送瓜》诗中也有“爱惜如芝草”的描述,清代仇兆鳌注引《广雅》称“土芝”即瓜()。
芋头的别称
宋代文献如《山家清供》《颍川语小》均提到芋头被称为“土芝”()。元代农书和明代《农政全书》也沿用这一称呼()。
部分文献(如、3)提到,“土芝”可形容人或物的特质: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可参考中《艺文类聚》《山家清供》等引文来源。
《土芝》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指的是一种生长在土壤上的菌类植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蘑菇。土芝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和食品烹饪。
《土芝》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土”是指土壤,“芝”指蘑菇。根据这两个部首,可以将《土芝》的笔画分为六画。
《土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的一首古诗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蘩采蘩,蘩亦百草。不知维藐,宜作尔保。”其中,“蘩”即指土壤上的蘑菇,后来演变为“芝”,即土壤上的仙草。
《土芝》这个词的繁体字为「土芝」。
古时候,《土芝》这个词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将其写为「土薺」,而在《说文解字》中,将其写为「土薺」或「靡室靡家」。这些不同的写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土壤上蘑菇的不同称谓和理解。
1. 今天晚餐的菜单上加入了新鲜的土芝,味道十分鲜美。
2. 这款草本面膜中含有土芝提取物,可以帮助皮肤保湿和修复。
1. 土壤(tǔ rǎng)
2. 芝麻(zhī má)
3. 芝麻糊(zhī má hú)
4. 蘑菇(mó gu)
1. 菌菇(jùn gū)
2. 香菇(xiāng gū)
3. 牛肝菌(niú gān jùn)
1. 石芝(shí zhī)
2. 板栗(bǎn l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