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紮的意思、抄紮的詳細解釋
抄紮的解釋
亦作“ 抄劄 ”。查抄沒收。《元典章·刑部五·燒埋》:“原抄紮人口内有苦主之家……燒埋銀五十兩就便給付苦主收管外,無苦主之人不須徵埋,所據原抄劄到官各家財産等物,盡行分付原主收係甯家。”《水浒傳》第五八回:“把 慕容 知府一家老幼盡皆斬首,抄紮家私,分俵衆軍。”《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兇身俱已身死,将家私抄紮入官。”
詞語分解
- 抄的解釋 抄 ā 謄寫,照原文寫:抄本。抄寫。抄襲。傳抄。 搜查而沒收:抄沒(?)。抄家。抄斬。 走簡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綽”。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紮的解釋 紮 ā 捆,纏束:紮辮子。紮腿。 把兒,捆兒:一紮線。 紮 ā 刺:紮針。紮花。 駐、紮:紮營。 鑽:紮猛子。 紮 á 〔紮掙〕方言,勉強支持(“掙”讀輕聲)。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抄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āo zhā,其核心含義是查抄沒收財産,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或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查抄沒收:指官府對罪犯或涉案人員的財産進行搜查、登記并充公的行為。例如《水浒傳》提到“抄紮家私,分俵衆軍”,即沒收財産後分發給士兵。
曆史用例與文獻來源
- 法律文書:
《元典章·刑部五·燒埋》記載,抄紮財産後,部分財物會歸還苦主,其餘充公。
- 文學作品:
- 《水浒傳》第五八回:“抄紮家私,分俵衆軍”。
- 《警世通言》提到“将家私抄紮入官”。
- 社會場景:
古代對重罪犯的處罰常包含“抄紮家産”,甚至導緻“殘生性命”的結果(《水浒傳》第二二回)。
其他可能的解釋
- 臨時抄錄(存疑):
個别資料(如)提到“抄紮”可能指臨時抄寫他人文字,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文獻,或為現代誤讀。
字詞構成
- “紮”的延伸義:
單獨“紮”有“捆束”之意(如《水浒傳》“抄紮家私”中的動作描述),但組合為“抄紮”後,整體含義偏向“沒收”。
“抄紮”是古代司法術語,強調對財産的強制沒收,多見于宋元至明清的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典章》《水浒傳》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抄紮這個詞是一種地方方言,主要在南方地區使用,特别是在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地。它是指拆除或清理房屋的意思。下面是關于抄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彙的簡要說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抄紮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乚(龍),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來源和繁體:
- 抄紮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一般認為是當地方言的演變形式,沒有确切的繁體字對應。
古時候漢字寫法:
- 沒有确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 昨天我們家抄紮了老屋,打算蓋一棟新房子。
- 市政府計劃在這個地區進行大規模抄紮,以便進行城市更新。
組詞:
- 抄紮可以作為動詞使用,表示對房屋進行拆除或清理的行為。例如,抄紮房屋、抄紮老屋等。
近義詞:
- 拆除、拆毀、清理。
反義詞:
- 建設、修建、修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繼續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