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销凝的意思、销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销凝的解释

销魂凝神。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对此佳景,顿觉销凝,惹成愁绪。” 宋 张炎 《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代去姬写怀》词:“黯销凝 铜雀 深深,忍把 小乔 轻误。” 元 赵善庆 《水仙子·客乡秋夜》曲:“捱长宵,何处销凝?” 清 龚自珍 《台城路·送姚怡云之江南》词:“瘦砚敲霜,古笺啼月,真箇销凝无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销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核心可拆解为“销”与“凝”二字的矛盾统一:

  1. 字面本义与矛盾张力

    • 销:本义指金属熔化,引申为消散、消减、耗尽。如《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此处“销”隐含壮烈情感的消耗与决绝。
    • 凝:本义指液体凝结成固体,引申为聚集、停滞、专注、出神。如《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指精神高度集中。
    • 矛盾统一:“销凝”二字结合,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既包含消散、消磨的动态过程(销),又蕴含凝结、停滞的静态状态(凝)。这种矛盾统一指向一种因强烈情感或思绪冲击而陷入的精神恍惚、出神呆立、怅惘失魂的状态。
  2. 文学语境中的核心含义 在古典诗词中,“销凝”常用来描绘人物因极度悲伤、愁苦、思念或感怀而神情呆滞、默然伫立、黯然神伤的情态。它强调的是情感冲击下,外在动作的凝固与内心情绪的剧烈消耗交织的状态。

    • 例证一(悲愁感怀):宋代柳永《夜半乐》词:“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此处“凝泪眼”即“销凝”之态,描绘词人遥望京城,泪眼凝滞,神思恍惚于离愁别恨与归期无望之中。(来源:《全宋词》)
    • 例证二(感时伤逝):宋代秦观《八六子·倚危亭》词:“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此处“正销凝”生动刻画出词人沉浸在对往昔欢乐的追忆与如今物是人非的伤感中,正陷入出神怅惘之际,又被黄鹂啼声惊醒的情态。(来源:《全宋词》)
  3. 引申与扩展

    • 时间的凝滞感:“销凝”也常暗示在强烈情感作用下,主体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受仿佛停滞了。
    • 身心的消耗:此状态伴随着精神与体力的无形损耗(销),体现为一种深沉的疲惫与无力感。

“销凝”意指因深切的悲愁、感伤、思念等强烈情绪冲击,导致人神情呆滞、默然伫立、精神恍惚,陷入一种内心情绪剧烈消耗而外在动作凝固的怅惘失魂状态。它是古典诗词中用以刻画人物深层次情感体验与外在神态的凝练词汇。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销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诗词或文言语境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基本含义为“销魂凝神”,形容人在强烈情感冲击下心神恍惚或专注的状态。以下是具体解析:

  1. 词义构成

    • 销魂:指因极度悲喜而精神恍惚,如《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凝神:指精神高度集中。二者结合,表达情感冲击与精神状态的交织。
  2. 文学用例
    该词在宋元明清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例如:

    • 柳永《夜半乐》:“对此佳景,顿觉销凝,惹成愁绪” —— 面对美景却触发愁思;
    • 张炎《瑞鹤仙》:“黯销凝铜雀深深” —— 暗含对历史人物的怅惘;
    • 龚自珍词作中“真个销凝无主” —— 表现心神无依的状态。
  3. 语境特征
    多用于表达复杂情感交织的场景,如触景生情、怀古伤今等,常见于婉约派诗词。

  4. 现代使用
    属于文言遗存词汇,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极少出现,仅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仿古创作。

建议结合具体文学作品体会其意境,例如柳永词中“销凝”既包含对美景的凝神欣赏,又暗含愁绪的蔓延,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重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安下巴比伦本流猋拉博古部下仓黑恻悷长苞长蔬谗逆呈状吃敲才川后葱葱磓琢返葬番纸棴常福庆伏膺藁殡更待乾罢果丞化鹤回肠寸断回絶交还瘠贬棘句京观苛缛仂词礧击涟猗陆程梅气没天良猛决渺莽弭耳明光宫明着墨客囊涩拈阄女牢乞怜趋隅任车烧冷灶竖褐水状元私累松垄天付良缘恸泣吐退围城打援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