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的别名。《说文·乌部》:“乌,孝鸟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乌,一名孝鸟,一名玄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成公绥 《<乌赋>序》:“有孝鸟集余之庐,乃喟尔而叹曰:余无仁惠之德,祥禽曷为而至哉?”参见“ 孝乌 ”。
“孝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义
指乌鸦的别称。古代文献如《说文解字》《古今注》均记载“乌,孝鸟也”,认为乌鸦具有反哺母鸟的习性,故以“孝”命名。
文化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乌鸦因反哺行为被赋予“孝”的象征,成为孝顺父母的比喻。例如《孝经》通过“孝鸟”强调“善事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汉字溯源
“孝”的甲骨文字形为“子承老”,描绘晚辈搀扶老人,体现侍奉长辈的本义。这一字形与“孝鸟”的典故共同强化了中华文化对孝道的推崇。
文学引用
晋代成公绥《乌赋》以“孝鸟集庐”为祥瑞之兆,侧面反映古代对乌鸦孝行意象的认可。
提示:若需了解“孝鸟”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说文解字》《古今注》等典籍原文。
孝鸟是指对父母尽孝的鸟类。在中华文化中,孝道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孝鸟则象征着孝顺和尽责。
孝鸟的拆分部首是“鸟”,拆分后的部首是“并”,而笔画数是22画。
孝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孝子石》。故事中讲述了一对恩爱夫妻的儿子石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自己变成了一只鸟,每天飞回来给父母捉到的虫子吃。这个故事展现了孝顺和报恩的精神,使得“孝鸟”一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尽孝的子女。
繁体字“孝鳥”与简体字“孝鸟”的意思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上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字中,孝鸟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上还是使用了“孝”和“鸟”这两个字,以表达对父母的尽孝之意。
1. 他像一只孝鸟一样,一直陪伴着年迈的父母。 2. 儿子每天为母亲准备晚餐,真是一只孝鸟。
孝心、孝顺、孝道、孝敬
尽孝、报恩、顺从
忤逆、不孝、不顺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