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济的意思、理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济的解释

(1).道理通达。《晋书·傅玄传》:“ 沉 与 玄 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

(2).犹言治国济世。 南朝 宋 无名氏 《宋故临澧侯刘使君墓志》:“志行贞纯,才用理济。忠勋著於艰时,懃绩倡乎泰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理济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理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单字“理”和“济”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并在典籍中有具体用例。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1. 明理通达,善于处理事务:

    • 字义解析:
      • 理: 本义指加工玉石(《说文解字》:“理,治玉也。”),引申为条理、道理、事理、治理、管理、理解等含义。在“理济”中,主要指道理、事理以及处理、治理的能力。
      • 济: 本义指渡河(《说文解字》:“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引申为渡过、成功、完成、救助、有益、帮助等含义。在“理济”中,主要指成功处理、妥善解决、有益于事。
    • 组合义: 指一个人明白事理,通达人情世故,并且具备妥善处理事务、解决问题、使事情得以成功完成的能力。强调其处理事情的智慧、方法和成效。
    • 典籍例证:
      • 《汉语大词典》对“理济”的解释为:“明于事理,善于措置。” 这个定义精准地概括了该词的核心。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挚虞述怀,必循规以温雅,其品藻《流别》,有条理焉……傅玄篇章,义多规镜;长虞笔奏,世执刚中;并桢干之实才,非群华之韡萼也。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夏侯孝若具体而皆微,曹摅清靡于长篇,季鹰辨切于短韵,各其善也。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刘琨雅壮而多风,卢谌情发而理昭,亦遇之于时势也。” 此处虽未直接出现“理济”一词,但“理昭”(道理明晰)可视为“理济”在文理通达方面的体现。
      • 《宋史·食货志上六》记载赈灾措施:“(范)仲淹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在杭州,仁宗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这段记载虽未用“理济”一词,但范仲淹在灾荒中采取的既符合事理(利用富户消费带动经济)又能有效解决问题(赈济灾民)的措施,正是“理济”的绝佳体现。
  2. (道理、方法)足以解决问题:

    • 引申义: 由“明理通达,善于处理”引申,指所持的道理本身是充分的、正确的,足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所采用的方法是得当的、有效的,能够达成目标。
    • 典籍例证:
      • 王阳明《传习录》中讨论知行合一、心即理等哲学命题时,强调真正的“知”(理)必须能“行”(济),即理论必须能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方可称为真知、至理。例如:“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这种强调理论(理)必须能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济)的思想,与“理济”一词强调道理通达且能解决问题的内涵相通。

“理济”一词,核心在于“理”与“济”的结合,强调对事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明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有效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实践能力(善济)。它既可用于形容人的才干(明于事理,善于措置),也可用于评价理论或方法的有效性(道理充分,方法得当,足以成事)。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籍文献中可见其应用,尤其在评价人物才能或措施成效时。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 (1986). 理济 [词条].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可访问权威在线词典平台如 汉典 (zdic.net) 查询该词条]
  2. 刘勰. (约501-502). 文心雕龙·才略. [可参考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点校本]
  3. 脱脱 等. (1345). 宋史·卷一百七十八·志第一百三十一·食货上六(赈恤).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王守仁. (传习录). [可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点校本,如《王阳明全集》]

网络扩展解释

“理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古典文献和现代解释两个角度理解:

一、古典文献中的含义

  1. 道理通达
    指言论或思想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例如《晋书·傅玄传》记载:“沉与玄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这里强调傅玄的著作内容充实且论述合理。

  2. 治国济世
    指具备治理国家、匡扶社稷的才能。南朝宋墓志铭《宋故临澧侯刘使君墓志》提到:“才用理济,忠勋著於艰时”,形容墓主既有治国之才,又能在危难时建立功勋。

二、现代延伸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理解并救济他人”,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需注意语境区分。

三、读音与用法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判断词义,古典用法以“道理通达”“治国济世”为主流。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威班赐不直一钱潮头怠慠递加顶柱子东郡断配多元论房地方色匪啻封刀官酒黑光缓行火鱼护头简深祭哜竞进惊鲵金牙稷事劳动模范老父老体面雷阵聊斋历观卤咸盲求美男破老迷漾弄竹弹丝畔涣凭几据杖扑邓邓朴斫之材穷闬气食牛啓首鼩鼱呒啥射速收回水瓮碳汇跳闸同忾吐诚兔罝无底无委虾米乡壤祥桑谷谐诨席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