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回肠的意思、九回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回肠的解释

(1).回,也写“廻”。愁肠反复翻转。比喻忧思郁结难解。语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廻肠。” 唐 刘禹锡 《望赋》:“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 宋 苏轼 《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二:“红手素丝千字锦,古人新曲九廻肠。”

(2).回,也写“廻”。曲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廻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回肠是汉语中极具文学意蕴的典故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愁绪郁结、忧思辗转难解,常以夸张手法形容内心极度愁苦彷徨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典故溯源及文学应用三方面详述:


一、词典释义

  1. 字面本义

    “九”为虚数,极言其多;“回肠”指肠子反复翻转。合称比喻愁思如肠绞结,反复缠绕不得舒展。《汉语大词典》释为“形容忧思郁结难解”,《古汉语大词典》亦注“喻极度悲愁焦虑”。

  2. 引申义

    后扩展为形容情绪跌宕、内心煎熬,如《辞源》释义:“谓肠屡转,喻忧思之甚。”


二、典故溯源

此词源于司马迁《报任安书》,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悲愤抒怀: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司马迁以“肠一日九回”自陈蒙冤受刑后的锥心之痛,奠定该词沉郁悲怆的情感基调。


三、文学应用

唐宋诗词中高频化用此典,深化其艺术表现力:

  1. 南朝·梁简文帝《应令诗》

    “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以“九回肠”写羁旅怀乡之痛(《昭明文选》注引)。

  2. 唐·唐彦谦《离鸾》

    “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

    喻女子失偶后肝肠寸断(《全唐诗》卷672)。

  3. 宋·欧阳修《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虽未直用“九回肠”,但“柔肠寸断”与之异曲同工(《全宋词》第1册)。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3.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4. 司马迁《报任安书》,收录于《汉书·司马迁传》。
  5. 《昭明文选》卷三十,梁简文帝诗注。
  6. 《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
  7. 《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

(注:文献来源依据学术通行版本,具体链接因平台限制未附,可参考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官网或高校古籍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九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该成语形容内心极度焦虑或忧思反复萦绕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愁肠反复翻转”,比喻情感郁结难以排解。其核心意象源于回环的肠道,借指思绪的复杂纠缠。


2.典故与出处


3.用法与结构


4.扩展知识


“九回肠”通过生动的生理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常见于诗词和小说中,是中文里刻画忧思的经典表达。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查字典)或(搜狗百科)的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半痴不颠般配本固邦宁敝赋宾见嘈然澶漫城池宸歌踟踌翠鬣带牛佩犊躭独荡子倒景冬扇夏炉愤悱丰利風翎风信分两阁梁鬼服旱藕寒溪回知胡搂羁戍亟务睽睢冷金灵襟凌跃临局蛮手蛮脚门旂妙格民愿配种千金买骨秦楼月穷形尽相泣啼蚑行哙息认贼作子三鬃上中农善贾而沽牲牷熟腔素骖泰娘堂坛昙昙天下汹汹通政枉口拔舌勿有贤智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