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罚锾的意思、罚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罚锾的解释

罚金。古代赎罪,用锾计算,故名。《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鍰。” 孔 传:“六两曰鍰。”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诗:“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鍰。” 清 顾炎武 《钱法6*论》:“ 隆虑公主 以钱千万为子赎死,是罚鍰之入以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你就认个庸医杀6*人,也不过是个‘杖罪’,好像还有‘罚鍰赎罪’的例,化几两银子就是了。”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罚锾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罚锾是古代法律体系中以财物替代刑责的司法制度,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缴纳特定金额的财物抵免刑罚。该词由“罚”与“锾”构成,“罚”指处罚,“锾”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锾约等于六两),后引申为货币单位。《汉语大词典》记载:“罚锾,谓纳金赎罪也”,表明其作为赎刑制度的属性。

从历史演变看,罚锾制度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其中规定“五刑不简,正于五罚”,即罪行存疑时可用铜赎罪。周代金文铭刻的诉讼案例中,已出现以“锾”计量的赎罪记录。至汉代,《九章律》将罚金刑细分为“罚作”“赎耐”等等级,形成制度化体系。

罚锾的适用范围具有严格限定。据《唐律疏议》卷一名例律载,仅适用于“八议”特权阶层及过失犯罪者,且“赃满一尺,答十;一匹加一等”的计赃标准,体现其“刑不上大夫”的阶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罚锾与现代罚款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刑罚替代手段,后者属于独立行政处罚措施。

网络扩展解释

“罚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古代和现代两个角度理解,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罚锾(fá huán)指因违法或违规行为被处以的金钱惩罚。该词既包含古代赎罪制度的背景,也适用于现代行政罚款的语境。


二、具体释义

  1. 古代用法

    • 源自《尚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其中“锾”为古代重量单位(1锾=6两),用于计算赎罪的金额。例如,唐代柳宗元诗中提到“爰书降罚鍰”,即指用罚金替代刑罚。
    • 具有“以财抵罪”的性质,常见于疑罪从轻或赦免的情况。
  2. 现代用法

    • 指行政机关对违反法规行为的罚款。例如:演唱会超时扰民被处以罚锾。
    • 属于经济制裁手段,旨在维护社会秩序而非刑事处罚。

三、相关概念区分


四、使用场景

常见于法律文书、历史文献或描述行政处罚的语境,例如:“公司因排污超标被环保部门科处罚锾。”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现代法律释义及权威词典的解释,若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尚书·吕刑》或现行行政法规。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子奔濑沉疴齿次搊杀棰殴出生率蹙趋儋耳雕零递送法程发疾番寺飞蝇垂珠概众杠杠格的栝松滚动画板缓带轻裘歼击蹐步精微进扫金琐极神旧污开局科薅溃澜了然丽草路节脉缕买纵灭磨末罗瑜批风抹月齐东轻拢慢撚青囊印清巧覃研耆儒任子令荣叟弱毫式遏失行谈词僞客闻知闲曹献果香蕈先烈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