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哮阚的意思、哮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哮阚的解釋

猛獸咆哮。多用以比喻震怒。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哮闞之獸,張牙奮鬣。”《文選·陸機<辯亡論>上》:“哮闞之羣風驅,熊羆之衆霧集。” 李周翰 注:“哮闞,虎震聲也。言兵勇叫之勢,若虎之震聲。” 唐 陳子昂 《谏用刑書》:“乃稱兵中夏,将據 洛陽 ,哮闞之勢,傾宇宙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哮阚(xiāo hǎ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殊語用色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源學和語義學角度分三部分闡釋:

一、詞義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常武》"阚如虓虎",原指猛虎怒吼的威猛姿态。漢代鄭玄箋注"阚然如虎之怒"(《毛詩注疏》),将"虓虎"與"阚"合并使用,奠定了後世"哮阚"的語義基礎。至唐代孔穎達疏解《禮記》時,明确提出"哮阚謂虎怒之狀也"(《禮記正義》),确立了該詞的規範釋義。

二、語義分層

  1. 本義層面:形容猛獸發怒時吼叫的狀态,《說文解字注》釋"哮"為"豕驚聲",段玉裁引申為"凡震驚之聲";
  2. 引申層面:喻指人類暴怒時的神态,《龍龛手鑒》将"阚"解作"虎怒視貌",宋代《集韻》補充其"聲振貌"的特征;
  3. 修辭層面:在文學作品中構成"哮阚之勢"等短語,如清代《骈字類編》載"哮阚之威,震動山嶽",多用于描寫戰争場面或英雄氣概。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書面語詞,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和文學創作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常見于明清小說中的戰争描寫,如《三國演義》對張飛"哮阚如雷"的經典刻畫。

網絡擴展解釋

“哮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存在兩種常見說法(xiāo hǎn 或 xiào kàn),但根據權威古籍和現代詞典的考證,其标準發音應為xiào kàn。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猛獸咆哮,後引申為形容人震怒時的狀态或氣勢,常帶有威懾、兇猛的意味。


詞源與演變

  1. 本義:源自野獸的吼叫聲,如《說文解字》提到“哮,豕驚聲也”,《通俗文》稱“虎聲謂之哮唬”。
  2. 比喻義:古代文獻多用于比喻人的憤怒,如三國曹植《七啟》中“哮闞之獸,張牙奮鬣”,陸機《辯亡論》以“哮闞之羣風驅”形容軍隊的勇猛氣勢。

使用場景


常見混淆


相關成語

與“咆哮如雷”“聲嘶力竭”等詞義相近,但“哮阚”更側重威嚴與震懾力,常見于描述權威人物或激烈沖突的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安穩傲童百祥标容巉岩車乘晨服赤麻春律锉末大陸漂移說誕妄不經殿撰滴水成河砥柱中流飛殿縫破補綻浮腫告絕固定資本漢宮妃龢氏化治昏聩無能降避肩隨較議賈衒家族制度寄春君九戶箕張恇擾愧羞狼貪靈峰柳車變姓理緻龍精爐熏蠻蜑南官弄管調絃排骨配祔融合孺慕商辦捎捩少言寡語紳董水樓摅舒死路貪聲維城微詳偓佺下馬碑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