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文章或讲话的开头部分。 宋 岳珂 《桯史·范碑诗跋》:“ 柴 作亦佳,特未免 唐 人所谓 冒黎 《淮西碑》犹欠冒头不得之戏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予谓词曲中开场一折,即古文之冒头,时文之破题,务使开门见山。” 鲁迅 《彷徨·孤独者》:“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题。”参见“ 冒子 ”。
(2).冒尖,露出苗头。《人民日报》1964.4.24:“新生事物一冒头,就大力扶植。”《人民日报》1981.1.21:“一方面,横加干涉的现象尚未绝迹;另一方面,任其自流的情况也在冒头。”
"冒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详细含义:
基本义:露出顶端或表面
引申义:出现、显露(多指问题、现象、苗头)
补充说明
权威来源参考:
“冒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
这一含义源于古代文学创作术语,例如宋代岳珂在《桯史》中提到“冒头”类似文章开篇的“冒子”,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将其比作“古文之冒头”或“时文之破题”,强调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中,该用法相对较少,但在分析文章结构时仍可能涉及。
这是更常用的现代含义,表示事物或问题刚出现或初步显露。例如:“问题一冒头,就应及时解决”。这种用法常用于描述现象、趋势或隐患的初期阶段,强调对苗头性问题的关注和干预。
综合来看,“冒头”既有传统文学中的结构性含义,也有现代语言中动态描述现象的特征,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语义。
哀忧闇干安闲自在罢弃悲怆变形虫不失层盘侈鬭春孟村骂踮脚跌脚扮手动嘴豆逼飜空范模奉别告报歌讽光导纤维官帅海拔海虎绒鹤跱交番骄心筋榦锦囊矜色鸠采酒到脐旷放拉齿礧硠连墙隶绝留止鹿裘陆轴密发鸣蛙民经木軨目中无人南学会裒类欠安清泉日廪软红尘视撝抒井殊选肃谒填死僞化小妯娌遐州僻壤心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