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族的意思、卤族的详细解释
卤族的解释
[halogen family;haloid] 卤素
详细解释
即卤素。参见“ 卤素 ”。
词语分解
- 卤的解释 卤 (鹵滷) ǔ 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亦称“盐卤”、“苦汁”。 浓汁:卤汁。卤面。 用五香咸水或酱油等浓汁制作食品:卤虾。卤豆腐。 古同“鲁”,鲁莽。 古同“橹”,大盾。 古同“掳”,掠夺
- 族的解释 族 ú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聚居而有
专业解析
卤族(lǔzú)是化学术语中指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17族)元素的统称,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和鿬(Ts)。该名称源于其元素易与金属形成盐(古代称“卤”)的共性特征,体现了汉语构词中“以性质定名”的科学逻辑。
一、核心定义与词源
-
字义溯源
“卤”在古汉语中指天然盐或盐碱地,《说文解字》释为“西方碱地也”,引申指盐类物质;“族”表示类别。现代化学借用“卤族”描述这组性质相似的元素,因其最典型化合物(如氯化钠)均为盐类。
-
化学特性定义
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易获得1个电子形成稳定阴离子(卤离子X⁻),故称卤素(halogen,希腊语“成盐者”)。其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F₂、Cl₂)、液态(Br₂)或固态(I₂),具有强氧化性、毒性和刺激性气味。
二、性质与常见化合物
-
物理化学性质递变
随原子序数增加:单质颜色加深(氟无色→碘紫黑),熔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氟最强)。与水反应活性递减:氟剧烈爆炸,碘仅微溶。
-
代表性盐类化合物
- 氟化物:萤石(CaF₂)、冰晶石(Na₃AlF₆)
- 氯化物:食盐(NaCl)、钾盐(KCl)
- 溴化物/碘化物:溴化银(AgBr感光材料)、碘化钾(KI医药)
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以盐矿、海水等形式存在。
三、应用领域
卤族化合物广泛应用于:
- 工业:氯碱工业制消毒剂、塑料(PVC)
- 医药:含氟药物(如氟西汀)、含碘造影剂
- 材料:氟树脂(特氟龙)、溴系阻燃剂
- 农业:含氯农药(如DDT,现受限)、碘伏消毒剂
权威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中国化学会.《化学术语》. 科学出版社, 2017.
- 周公度.《化学词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卤族(又称卤素族)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7族(VIIA族),主要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和石田(Ts)六种元素。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组成
卤族元素因其易形成盐类而得名,英文名“halogen”源自希腊语“halos”(盐)和“gennan”(形成),中文“卤”则与盐碱地相关。它们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因此具有强氧化性。
2.物理性质
- 状态与颜色:随原子量增大,单质状态从气态(F₂、Cl₂)→液态(Br₂)→固态(I₂、At),颜色由浅黄(F₂)→黄绿(Cl₂)→红棕(Br₂)→紫黑(I₂)逐渐加深。
- 熔沸点与密度:随分子量增加,分子间色散力增强,熔沸点、密度递增。
3.化学性质
- 强氧化性:氟的氧化性最强,能与几乎所有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反应。
- 与氢、水反应:与氢气生成卤化氢(如HCl);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氟例外,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F和O₂)。
4.存在形式与用途
- 存在形式:自然界中多以盐类存在(如NaCl)。
- 应用:氯用于消毒,氟用于制冷剂,溴用于阻燃剂,碘用于医药,卤素化合物还用于聚合物材料、制冷剂等。
5.补充说明
- 砹(At)与石田(Ts):砹为放射性元素,石田(Ts)是人工合成元素,属于超重元素。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卜地彩照阐发长鬣创疤词章谠辞刀光剑影电磁铁凤褥風什讽咏忿躁钢啷革当隔开过夜餜子焊镴红鱼降号尖峭嘉夷酒董九世鶌鶋梁愁隋恨犁锄厘福厉害令辰沦贱米糱内恕溺没贫素情款跧摺热衷三枭三玄觞行善视神蓬侍临顺矩説白道黑私接松磴送眼随口胡诌铁券文头婚退士完美文字缘无过是毋宁无作写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