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武官。 唐 代重内轻外,凡不历台省便出任节镇者,人称粗官。 唐 薛能 《谢刘相寄天柱茶》诗:“粗官寄与真抛却,赖有诗情合得尝。”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严伯牙诗》:“一卷随身无长物,九州行脚笑粗官。”
“粗官”是汉语古语词,指代职位低微或事务繁杂的官吏,常见于唐宋文献。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粗”含粗疏、简略之意,“官”为官职,合称引申为对基层官吏的谦称或戏称。例如宋代魏泰《东轩笔录》记载:“粗官不谙仪礼,望公海涵”,此处“粗官”为官员自谦之辞。
该词在历史语境中有两层含义:
需注意,“粗官”现代已罕用,多出现于古籍研究中。近义词包括“卑职”“末吏”,反义词为“显宦”“清要”。
“粗官”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演变来理解:
历史特定含义(唐代武官)
指唐代未经中央机构(如台省)历练、直接外调至地方担任节度使等职务的武官。因唐代重文轻武、重内轻外,这类官员常被文人或朝臣视为“粗官”,暗含轻视之意。
例证:唐代诗人薛能诗句“粗官寄与真抛却”(《谢刘相寄天柱茶》),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中“九州行脚笑粗官”均体现此用法。
广义引申含义(作风粗暴的官员)
现代可泛指行事粗鲁、不公正的官员,强调其作风问题。此释义更侧重行为特征,与历史背景无直接关联。
注意:两种释义存在时代差异。研究古典文献时需优先考虑唐代特定含义;当代使用则多指官员作风问题。具体语境需结合文献年代及表述意图判断。
阿保之功爱博而情不专白灵砂白面郎并亲馞馞草台长夜室承欢丑虐翠莲贷商大小君奠酒氛围覆裹甘井敢莫够朋友关鬲红肿哗喇驩咍嗢噱矫情饰行解累境地精穷金籙计省旧识狷暴絶电俱全开架开味灵凤闾落率履美稼没卫饮羽沐浴膏泽难搞内升凝然培护前鱼七星灯驱掳三克逝息束手就困死静松耳石太真陶管逃闪涂白颓垣废井无事不登三寶殿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