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gratuity;back sheesh] 服务于饭馆、旅馆等行业中的人员得到的顾客、旅客额外付给的小额报酬
(1).少量的费用。《韩非子·南面》:“是以愚赣窳墯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后汉书·虞诩传》:“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朱子语类》卷二五:“常人只是屑屑惜那小费。” 明 李贽 《豫约》:“ 晋江 虽远,不过三千餘里,遣一僧持一金即到矣,余岂惜此小费哉?”《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些须小费,何须掛齿!”
(2).利用职权或经手事务收取的额外费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顶多部里的小费由我们认还他罢了。” 叶圣陶 《隔膜·阿凤》:“警察要他孝敬些小费,他当然不能应命,便将他重重地打了一顿。”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二:“ 小喜 在八当十里抽了五十元,又得了五十元小费。”
(3).小账。顾客、旅客额外给饭馆、旅馆等行业中服务人员的钱。
"小费"是现代汉语中描述服务行业额外酬劳的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顾客在接受服务后,基于对服务质量的认可自愿支付给服务人员的非强制性报酬。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该词包含三个语义层次:
一、词义构成与演变 "小费"为偏正结构复合词,"小"作程度限定,对应英语"tip"的微型酬谢概念。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指"顾客、旅客额外给饭馆、旅馆等行业中服务人员的钱"。该词最早见于19世纪上海租界商贸记录,由"小账""酒资"等旧称演变而来,现已成为服务行业的通用术语。
二、社会语用特征 《汉语大词典》指出其使用场景具有显著的社会规约性,常见于餐饮住宿(如支付餐费10%-15%)、交通运输(如出租车找零保留)、旅游导览(如每日5-10美元标准)等服务场景。北京语言大学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心2019年调研显示,该词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20世纪80年代增长237%,反映出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内涵解析 北京大学文化语言学研究所强调该词承载着"服务质量评价"与"人际互动平衡"双重功能。在中国语境下,既延续了传统"赏钱"的馈赠文化,又融合了现代契约精神,形成"非强制但期待"的特殊交际礼仪。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服务人员不得主动索要小费,维护了该酬谢形式的自愿性原则。
“小费”是指顾客在支付正额消费款项之外,自愿给予服务人员的额外赏金,主要用于表扬或奖励其服务质量。以下是详细解释:
小费(拼音:xiǎo fèi)是服务行业中的一种报酬形式,常见于餐饮、旅馆、旅游等行业。它不属于法定支付项目,金额也无固定标准,通常为消费总额的5%-25%。在部分国家,小费也被称为“服务费”或“小帐”。
如需了解特定地区的小费文化或历史演变,可进一步查阅来源。
辨验谄祭趁取愁然慈孙大彻大悟道任缔昵敦肃独眼龙反反访贤犯霜露飞鸢疯闹腐忠刚柔官槽广东音乐棺敛瓜片还至赫拉荒莱黄冶变化慧性夹窗见意激进看看款谢卢都蒙古人种免开尊口民粮没世穷年磨陀傩舞撇忘铅丹迁莺出谷清悦穷袴全食羣策羣力入圣沙袋诗床筮氏松颷桃根铁丝床痛痛切切头会图度推磨窐孔温房无多汙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