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县尹的意思、县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县尹的解释

一县的长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此子为 穿封戌 , 方城 外之县尹也。”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县尹与 戴 有钱债情,密嘱解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县尹是中国古代对一县行政长官的正式称谓,其职能与品级随朝代更迭而变化,核心含义为县级政权的最高负责人。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本定义与职能

县尹即县令,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为一县之长官,总揽县域内的行政、司法、赋税及民生事务。秦汉时期统称“县令”或“县长”,至宋元时期复用“县尹”之名,如元代路、府、州下辖县的首官均称“尹”。

二、历史沿革与权限

  1. 春秋起源

    县尹最早见于《左传》,如楚国设“县尹”取代分封制,直属中央管辖,标志官僚制度的萌芽。

  2. 元代定制

    元朝规定上县设尹(从六品),中县以下称“县尹”(正七品),掌户籍、农桑、刑狱及教化,例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

三、文献例证

四、与现代职务对比

县尹职能近似当代县长,但兼具司法权与行政权,且受科举制度影响,多由中央直接委派文人担任,体现古代“皇权不下县”下的治理结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无有效可验证链接,提供文献版本信息):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2.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
  3. 《元史·百官志》中华书局,1976年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5.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网络扩展解释

“县尹”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县尹指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负责地方治理、赋税征收及司法事务。该称谓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尤其在楚国广泛使用,如《左传》记载“方城外之县尹也”。

二、历史背景与职责

  1. 起源:春秋时楚国在边地设县作为军事重镇,县尹既是行政官,也掌管军事,拥有征赋权和兵权(《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
  2. 职能扩展:除管理地方政务外,还需维护治安、处理诉讼,如清代《游梁琐记》提到县尹参与调解案件。
  3. 演变:后世逐渐改称“知县”“县长”,民国时期仍沿用“县长”一职。

三、文化与社会影响

四、词源与结构

“县”为行政区划单位,“尹”意为治理,合称即“治理一县之人”。其权力直接来源于中央或上级行政机构,具有较强的地方权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县尹的职能差异,可参考《左传》《国语》等古籍或地方志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板筑刨光布陈剗恶锄奸缠搅朝韠车镜传衍打勘刀札大阉反纽矾水诽讟风斤俯观辅理干说割胶古处沽美酒涵涵擭穽匠指监涖艰贞娇泥缉捕使臣戒厉解斋畿封疾菑积阻空胸馈飧雷纹临贲灵区莽莽荡荡蛮僮麻衰帕复扑殄强记博闻浅图泉流阒然容彭瑞星失饥识相手长黍糕顺産讨蒐先道闲闲小家子小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