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逃债台的意思、逃债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逃债台的解释

亦作“ 逃责臺 ”。即 洛阳 南宫 簃台 。 周赧王 避债逃于此,故名。《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周赧王 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貰於民,无以归之,乃上臺以避之。故 周 人因名其臺曰‘逃债臺’。故 洛阳 南宫 簃臺 是也。”《晋书·食货志》:“ 王赧 云季,徙都 西周 ,九鼎沦没,二南堙尽,贷於百姓,无以偿之,乃上层臺以避其责, 周 人谓王所居‘逃责臺’者也。”参见“ 逃责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逃债台”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现多用于形容负债累累、难以偿还的困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逃债台(拼音:táo zhài tái)字面指周朝末代君主周赧王为躲避债务藏身的高台。现代引申为逃避债务的行为或处境。

2.历史背景

3.成语衍生

此典故衍生出成语“债台高筑”,形容负债极多、难以偿还的状态。例如《汉书》提到“周赧负债,逃身謻台”,清代林朝崧诗作《避债台歌》也引用了这一典故。

4.现代用法

5.相关地点

逃债台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周朝南宫建筑群的一部分,现为历史遗迹。

总结来看,“逃债台”既是特定历史事件的产物,也是汉语中描述经济困境的生动比喻。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书》《晋书》等古籍或洛阳地方史志。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逃债台的意思

逃债台是一个成语,意指为了逃避债务而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它形象地比喻一个人逃避债务,不履行还债的责任。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逃债台可以分为三个部首:辶、贝、口。

拆分后的笔画为:辶(3画)+ 贝(4画)+ 口(3画)= 10画。

来源

逃债台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的一则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欠下债务,为逃避还债,竟然做了一台精致的木匣子下到井口,自称在泥水深处还债,因而得名为逃债台。

繁体

逃債台

古时候汉字写法

逃债台在古代有时候也被写作「逃礵臺」,其中「礵」为「迮」的古字形,表示逃避、避开。

例句

他不想还债,却在逃债台上玩弄花招。

组词

逃避、债务、方法、手段、履行、责任

近义词

躲债、逃债、拖欠、逃债潜台词

反义词

还债、履行债务、守信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