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囊饭袋的意思、酒囊饭袋的详细解释
酒囊饭袋的解释
[a good-for-nothing person] 无能无智、唯以饮食酒饭最有能耐之徒
详细解释
讥讽无能的人,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类说》卷二二引 宋 陶岳 《荆湖近事》:“ 马氏 奢僭,诸院王子僕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明 吴炳 《西园记·冥拒》:“这酒囊饭袋,真是草包哩!”亦作“ 酒囊饭包 ”。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念区区酒囊饭包,又谁知生来命高,没生涯,终朝醉饱,都倚着那妖嬈。”
词语分解
- 酒囊的解释 .盛酒的袋子。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今则不然,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是则物也。”.喻无能的人。 明 吴炳 《西园记·冥拒》:“则我那酒囊还胜却诗囊润,饭肠更赛过文肠敏。”
- 饭袋的解释 比喻只会吃饭而无所作为者。《类说》卷二二引 宋 陶岳 《荆湖近事》:“ 马氏 奢僭,诸院王子僕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三侠五义》第六十回:“这样的酒囊饭袋之人,也敢称个‘侠’
专业解析
“酒囊饭袋”是汉语中常见的贬义成语,指代只会吃喝、毫无才能的人。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该成语由“酒囊”和“饭袋”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构成,字面意为“装酒的皮囊”与“盛饭的布袋”,比喻人如同容器般仅能容纳食物,缺乏实际价值。引申义强调“徒具形骸而无真才实学”,常见于批评不事生产、庸碌无能之辈。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词条定义。
二、结构溯源
- 构词特征:采用“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通过具象物品映射抽象人格,符合汉语“以物喻人”的修辞传统。
- 语源考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王充《论衡·别通》“腹为饭坑,肠为酒囊”,后经宋代《荆湘近事》演化为固定成语,清代《官场现形记》进一步强化其贬义色彩。
三、语用规范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两类语境:
- 批判消极怠惰:如“他整日游手好闲,实属酒囊饭袋”(《现代汉语用例词典》示例)
- 讽刺尸位素餐:常见于评价官僚体系中的无能者,如《人民日报》曾用此成语批评不作为官员。
四、语义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行尸走肉”“衣架饭囊”,反义词则有“栋梁之材”“中流砥柱”。在语义强度上,“酒囊饭袋”较“碌碌无为”更具形象性与贬斥力度。
网络扩展解释
“酒囊饭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ǔ náng fàn dài,字面意思是“装酒的口袋和盛饭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却无实际能力、毫无作为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形容人没有才能或价值,仅能依赖他人供养,无法独立生存或承担社会责任。
- 用法:含贬义,多用于批评不学无术、懒惰无能之辈,可作宾语或定语(如“他不过是个酒囊饭袋”)。
出处与典故
- 最早记载:出自东汉王充《论衡·别通》:“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 历史用例:宋代陶岳《荆湖近事》提到,楚王马殷生活奢靡、不务正业,时人称其为“酒囊饭袋”。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行尸走肉、衣架饭囊、饭坑酒囊(强调无能或缺乏灵魂)。
- 反义词:能工巧匠、英雄好汉、满腹经纶(突出才能或贡献)。
使用场景
- 适用对象:常用于讽刺不工作、不学习,仅靠他人供养的人。例如:
- “公司若养一群酒囊饭袋,迟早会倒闭。”
- “他整日游手好闲,简直是酒囊饭袋。”
结构特点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由“酒囊”和“饭袋”并列组成,强化讽刺效果。
- 感情色彩:贬义强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他人。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论衡》《荆湘近事》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驫驫水别有洞天闭拢鄙旨餔糟啜醨采风问俗窗楞棰笞蠢生生逴龙次布鹾策打短诞章东封西款都雅恩牛怨李樊南副车改路干赏句望罣虑光学钱裹锋红桐觜皇孋教科书角杀祭酹机险句陈匡攘脸皮厚骊牝溜勾子龙廏鹭约鸥盟糜耗默默扭搭撁强牵丝憩流秋霭秋啸曲棍球如醉方醒食国士绅轼蛙太白天容猥奥侮谇无涯之戚下句丽享誉贤书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