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请的意思、朝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请的解释

(1). 汉 律,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除 竇婴 门籍,不得入朝请。” 裴駰 集解:“律: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围子(指上文赐“马前围子二百人”)者,凡朝请,使但止於皇城门外,盖惧小人之疑谤,时多公之得体也。” 清 金人瑞 《赠周直夫》诗:“山中宰相无朝请,天上仙人学隐壶。”

(2).官名。即奉朝请。《南史·顾琛传》:“ 琛 景平 中为朝请。”参见“ 奉朝请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请是古代中国官职制度与礼仪体系中的专有名词,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本义与制度内涵

指古代官员按礼制规定定期觐见皇帝、奏事请安的制度。“朝”指臣子面见君主,“请”指请示汇报或问候起居。此制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正式确立为官员必须履行的职责,是维系君臣关系、彰显皇权的重要礼仪活动。官员需依品级高低在规定时间(如朔望、岁首)入宫参与朝会,称为“朝请”。未能履行者可能受罚,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官职名称的演变

汉代起,“朝请”演变为特定官职或爵位称号:

  1. 朝请大夫:隋唐至明清文散官名号。隋置为从五品上,唐宋沿袭,金元升为从四品,明清时为从四品文官虚衔,无实际职掌,仅表品阶荣誉。(来源:《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
  2. 朝请郎:唐代文散官,正七品上,宋代沿置。其地位低于朝请大夫,属中下级文官阶位。(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礼仪制度中的实践

作为礼仪行为,“朝请”需严格遵循典章规范:

“朝请”既是古代君臣互动的重要礼仪制度,也是官职体系中的品阶象征,贯穿于秦汉至明清的政治文化中,反映了传统中国官僚制度的等级性与礼制化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朝请”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有两层含义,其解释及来源如下:

一、朝见制度(核心含义)

  1. 汉律规定
    根据汉代律法,诸侯或官员需定期觐见皇帝:

    • 春见为“朝”:春季朝见称为“朝”;
    • 秋见为“请”:秋季朝见称为“请”。
      后泛指一切朝见皇帝的行为,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窦婴被“除门籍,不得入朝请”。
  2. 历史用例
    宋代蔡絛《铁围山丛谈》提到官员“朝请”时需止步于皇城门外,体现了这一制度的礼仪规范。


二、官职名称

“朝请”亦指“奉朝请”,是一种官职:


“朝请”既指汉代诸侯分春秋两季朝见天子的制度,也衍生为“奉朝请”这一官职名称。其用法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卑虒编写饼肥布演撤坏成虫诚当撤瑟尺一璁珩斗鸡眼斗艳争芳非晶体凤管鸾箫缝隙高孱高影更改根缘功用股战佪旋尖巧寄椗几率津帖捐本逐末隽拔揩抹空侯空崖拦索缆系厉民木荐南禅寺拼斗蒲戏洽化亲代轻裴认得睿裁嗓嗑山遥路远生花笔设守仕路十四行诗势物铁绠铁矿石讬植无疵下笔成篇遐度衔霜孝飨逍遥自娱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