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笔成篇的意思、下笔成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笔成篇的解释

同“ 下笔成章 ”。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默识若记,下笔成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对成语“下笔成篇”的详细解释,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

一、基本释义 拼音:xià bǐ chéng piān
释义: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一挥而就,如同事先构思好整篇内容一般。与“下笔成章”同义。

二、成语出处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晋代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中也有“默识若记,下笔成篇”的引用。

三、典故故事 曹植(曹操第四子)少年时博览群书,文采斐然。其父曹操曾质疑他的文章是他人代笔,曹植当场提笔挥毫,一气呵成,展现了“下笔成篇”的才能,令曹操惊叹。

四、近义与用法

五、应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作家、学者等快速完成高质量文稿的能力,或即兴创作(如演讲、考试作文)时的流畅表达。例如:“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其下笔成篇,半小时便完成千字社论。”


注:如需了解完整典故细节或更多古籍引用,可参考《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及《艺文类聚》相关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下笔成篇

下笔成篇是一个汉语词语,由下、笔和成篇三个字组成。下(xià)是汉字笔画部首之一,意为往下;笔(bǐ)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书写;成(chéng)表示完成,篇(piān)表示文章。

下的拆分部首是一,下的笔画是三画;笔的拆分部首是竹,笔的笔画为五画;成的拆分部首是一,成的笔画为八画;篇的拆分部首是竹,篇的笔画为十五画。

《下笔成篇》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借意为一个人写作时,凭借一支笔的运筹帷幄,能够将字句中才情展现出来,得心应手地完成一篇文章。

在繁体字中,下笔成篇的写法为「下筆成篇」。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略有不同。下的古代写法为「丅」;笔的古代写法为「筆」;成的古代写法为「丞」;篇的古代写法为「編」。

例句:

他的文章一向能够下笔成篇,字字珠玑,受到读者的称赞。

组词:

组词:下饭、下水、下山、成全、成就、成立、篇幅、篇章。

近义词:

近义词:写就、著成、著述、成文、作文。

反义词:

反义词:含糊、文不对题、乱七八糟、东拼西凑、言不由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