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设守的意思、设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设守的解释

布防,设置守军。《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 ,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晋书·郭默传》:“ 默 送妻子为质,并请糴焉。糴毕,设守。”《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蔡 人恃 楚 ,全不设备,直待 齐 兵到时,方纔敛兵设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设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是指设置防守、布置守卫。它主要用于军事或安全防卫的语境中,强调为保护某个地点、区域或目标而进行的防御性部署。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设: 动词,指设置、布置、安排。
    • 守: 动词,指守卫、防守、保卫。
    • 设守: 动词短语,指设置防守的兵力或设施,布置守卫。其核心动作是“布置”(设),目的是“防御”(守)。
  2. 具体内涵与用法:

    • 军事部署: 这是“设守”最常见的含义。指在战略要地、城池、关隘、边境等处部署军队、修建工事(如堡垒、哨卡、堑壕),以抵御外敌入侵或保卫重要目标。例如:“于险要处设守以防敌军偷袭。”
    • 安全防卫: 可引申指为保护重要场所(如仓库、府邸、监狱)或人物而安排守卫力量。例如:“府库重地,需严加设守。”
    • 强调主动布置: “设守”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有计划的防御行为,而非被动的、临时的抵抗。它包含了选择地点、配置兵力、构建防御体系等一系列动作。
    • 对象: 其宾语通常是需要守卫的地点、区域或目标(如城池、关隘、边境、要地、府库等)。
  3. 历史与典籍中的运用: “设守”一词在古代文献,尤其是军事、历史类典籍中较为常见。例如:

    • 在描述战争策略、城防建设、边境管理的文字中常出现。如《墨子》中讨论守城方法的部分就可能涉及如何“设守”。
    • 史书在记载某地因战略地位重要而加强防御时,会使用“于此设守”或“增兵设守”等表述。
  4. 现代归属: 在现代汉语中,“设守”作为一个独立的动词短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通常被更常用的词语所替代或分解,例如:

    • 设防: 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现代替代词,意义与“设守”几乎完全相同,指“设置防卫力量”。
    • 布防: 指“布置防守的兵力”,强调兵力的部署。
    • 守卫/防守: 侧重于“守”的动作本身。
    • 驻守: 指军队驻扎在某地执行防守任务。
    • 描述具体行为时,可能会说“布置岗哨”、“修建防御工事”、“派兵把守”等。

“设守”是一个古汉语军事术语,意为设置防守力量、布置守卫。它特指为保护特定地点或目标而主动进行的防御性部署和安排,包括兵力配置和防御设施建设。虽然现代汉语中已较少直接使用该词,但其核心概念体现在“设防”、“布防”、“守卫”、“驻守”等常用词汇中。理解“设守”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古代军事、历史文献。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设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设守”指布防、设置守军,强调通过部署兵力或防御措施来守卫某个区域。例如《左传·成公十六年》提到“设守而后行”,即先完成防御部署再行动。


二、古籍用例

  1. 《左传》:公待于坏隤,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意为:君主在坏隤停留,整顿宫室警戒,布防后才出发)。
  2. 《晋书·郭默传》:默送妻子为质,并请糴焉。糴毕,设守。(描述郭默在完成粮草储备后部署防御)。

三、词义结构


四、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或军事讨论中,仍可能用于描述战略防御布局。

如需进一步了解“守”的单独含义(如官职、操守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敖惰扳本庇讬匕筯财谷次及达典颠蹶电瓶车犊鼻裈忿隙戆拙诟讥管押官寨谷丙转氨酶测定还粮豪门巨室呵会黄麾呼哈勦合脚下祭东解衣槃磅击汰谲略拘礼骏马科取阔迥聊尔料哥痢疾力透纸背柳梢杩子秘恡岷汉那里瓯楼偏食破禁千里骥诮戏秋飈沈明石鸡蜃台师匠尸职守筮疏贱烫印陶甓仙步相国庄香芝消泮协商谢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