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纤细和丰腴。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鬢髮腻理,纤穠中度,举止闲冶,如 汉武帝 李夫人 。”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梅梅柳柳鬭纤穠。乱山中,为谁容?” 明 徐渭 《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 飞燕 玉环 ,纎穠县絶。”
(2).盛美貌。 宋 王安石 《灵山寺》诗:“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 会稽 陶允嘉 《纪游》诗:‘金风猎猎吹远松,青霞朵朵生残峰。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 碧云 称纤穠。’”
(3).指富丽优美的文艺风格。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李 杜 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 韦应物 、 柳宗元 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
(4).指浮华的风格。 明 屠隆 《文论》:“《易》之冲玄,《诗》之和婉,《书》之庄雅,《春秋》之简严,絶无后世文人学士纤穠佻巧之态,而风骨格力,高视千古。”
“纤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涵盖体态、美学风格及文学批评等层面,具体解释如下:
指人或事物兼具纤细与丰腴的特质,常用于形容恰到好处的体态美。例如唐代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以“纤秾中度”描写杨贵妃的匀称身姿。
形容草木繁茂或景致艳丽。如王安石《灵山寺》中“万物极纤秾”一句,描绘自然界的丰盈之美。
在文学批评中,“纤秾”代表一种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与“简古”“淡泊”相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将其列为美学范畴之一,苏轼也评价韦应物、柳宗元的作品“发纤秾于简古”,即通过简洁形式表现细腻情感。
少数语境下含贬义,指过于雕琢或艳丽的文风。如明代屠隆批评某些作品带有“纤秾佻巧”之态,强调古典作品的庄重。
该词既可具象描绘体态与自然,亦能抽象指代艺术风格,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二十四诗品》或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作品。
《纤秾》是一个诗词中常用的词语,形容女子身材纤细娇美。它用来形容女子的体态轻盈纯净,给人一种柔美而婉约的感觉。
《纤秾》中的纤部的部首是“纟”,共有6画;秾部的部首是“禾”,共有8画。
《纤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词。唐代文人常用此词赞美女子身材,将其纤细婉约之美与秀丽的植物相比拟。
《纤秾》的繁体字为「纖秾」。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纤秾的写法并无太大变化,基本上与现代汉字书写相同。
1. 她的纤秾身材,宛若腰间柔丝,如柳条般轻巧。
2. 诗人借用纤秾的形象来描绘山水之间的柔美之感。
纤腰、纤手、秾草、秾李
娇美、窈窕、婀娜
粗糙、魁梧、彪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