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兵的意思、罢兵的详细解释
罢兵的解释
停战。《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絳侯 等既诛诸 吕 , 齐王 罢兵归, 婴 亦罢兵自 滎阳 归。” 唐 马戴 《征妇叹》诗:“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俄而省河两岸,义勇呼声震天。酋大惧,乃以罢兵修好,请自此不言入城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录》:“民军 清 兵於十一日起,七日之内,一律罢兵,不可再生衝突。”
词语分解
- 罢的解释 罢 (罷) à 停,歇: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 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 完了,毕:吃罢饭。 罢 (罷) 同“吧”。 罢 (罷) í 古同“疲”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网络扩展解释
“罢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停止战争或结束军事行动,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字面构成:“罢”意为停止、中止,“兵”指士兵或军队,合起来即“停止用兵”。
- 核心含义:指交战双方主动或被动终止战争状态,如签订停战协议、暂时休战等。
2.历史出处与用法
- 古代典籍:
- 《庄子·盗跖》中提到“罢兵休卒”,强调战争结束后恢复和平。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齐王“罢兵归”,描述撤军行为。
- 文学引用:唐代马戴《征妇叹》中“不闻言罢兵”,反映百姓对停战的渴望。
3.使用场景
- 正式协议:多用于描述通过谈判达成停战,如“双方罢兵言和”。
- 主动休战:如诸葛亮与东吴合作伐魏后“罢兵修好”。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休兵、停战、息兵。
- 反义词:开战、兴兵、交兵。
5.例句参考
- 历史案例:“酋大惧,乃以罢兵修好”(清代《中西纪事》)。
- 现代造句:“两国最终罢兵,避免更多伤亡”。
“罢兵”强调战争的终止,既有主动决策(如政治和解),也有被动结果(如战局不利)。其用法多与历史事件或正式协议相关,体现古代军事与外交的关联性。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罢兵
罢兵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竹、力,共有13个笔画。这个词源于古代的兵器制度。在古代战争过后,由于农田的被破坏和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人们常常希望结束战争,恢复安定的生活。于是,“罢兵”这个词就产生了。
繁体字中,“罢”字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兵”字在繁体中的写法是“﨔”或“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种,而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是在1956年实施的。在古时候,写“罢”字的方法有很多变化,但通常都是用书法的形式进行书写。例如,楷书中的“罢”字是由两个完整的竖笔构成,上面是一横,下面有一个点,形象地表达了结束战争的意思。
以下是使用罢兵的例句:
1.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两国终于达成协议,罢兵了。
2. 在人民的呼吁下,政府决定罢兵,转而重点发展经济建设。
与“罢兵”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罢工(工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暂时停工)、罢课(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而暂时不上课)
近义词:停战(两个国家或团体暂时停止战斗)
反义词:开战(两个国家或团体开始战斗)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平绝倒半间不界半旗布索赤德刍粟旦角儿倒戈卸甲打青雕丧鼕鼕杜酝婓婓富给高压线格蚤共头钩饵涵亮红芳侯度检察长谏院揭榜结跏敬老尊贤敬明精窍经售谨遇酒甔呟唤峻削巨器可地客星槎困蹙廉问令范俚巷峍若驴媚蒙蒙鸣林泼皮货恰来千虑一失青翰棹清老绍复柿花师子疏导伺衅碎冰叹气添盐着醋讬志五衍闲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