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顺;投诚。 唐 孙逖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诗:“ 西戎 虽献款,上策耻和亲。”《新唐书·杜伏威传》:“是时, 秦王 方讨 王世充 ,遣使招怀, 伏威 乃献款。”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曾度疏》:“志士方破涕为笑,私喜见天可期;叛帅竟背君忘亲,早已望风献款。”
“献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归顺或投诚,多用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势力或个体主动臣服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献款”指通过进献财物或表达诚意的方式表示归附,常见于古代政治、军事语境。例如《新唐书》记载杜伏威“献款”于秦王,即归顺唐朝。
历史背景与用法
字义分解
近义词与语境
类似表达包括“归降”“纳款”等,但“献款”更强调主动示好而非被动屈服,常见于史书对归附事件的记载。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新唐书》《全唐诗》等古籍。
献款是指个人或组织将资金或财物捐献给公益事业、慈善机构、政府或其他帮助需要的人或机构的行为。
献款的拆分部首为犬和⻌,犬为犬部,⻌为辶部。犬代表狗,⻌代表走的意义。
犬部的笔画数为4,辶部的笔画数为3。
“献”字来源于古代文字,象形描绘了一只狗前跑的形态。
“款”字由“龹”与“小”组合而成,龹为独体字,表示多而高大,小为小尺寸笔画,表示小巧。
献款的繁体字为“獻款”。
古代汉字写作“獻款”,字形与现代略有差异,注重了动物的形态特征。
1. 他献出了一大笔款项,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2. 这家公司为公益事业献款数额巨大,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的组词有:捐献、捐款、献爱心。
近义词包括:捐献、捐赠、奉献。
反义词可以是:索款、欠款。
案值阿土古百齿梳白面生並轂布达扯旗放炮淳酖淡水交情盗拐顶索遁耕剟除独诣恩异反观泛漾风化分毫不爽坟衍过遇寒凛凛涵闸合该黑闇徊肠伤气监工简愿进屦句检寇戎犂春鲈鳢炉穗鲁砚便旋辟逻頩颊凄颷青雀趋伏柔武软车乳枣三国志三品料筛锣掌号涉目审观神术韘觿守滞束立嘶喊岁计苏子天钟颓垣败壁謏闻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