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献款的意思、献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献款的解释

归顺;投诚。 唐 孙逖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诗:“ 西戎 虽献款,上策耻和亲。”《新唐书·杜伏威传》:“是时, 秦王 方讨 王世充 ,遣使招怀, 伏威 乃献款。”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曾度疏》:“志士方破涕为笑,私喜见天可期;叛帅竟背君忘亲,早已望风献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献款”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献款”一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基本释义

    指献纳钱款或财物,多用于表达臣服、归顺之意。该词常出现在古代政治与宗教场景中,例如《宋史·食货志》记载:“灾伤之民急于食,多献款于官仓”,描述百姓向官府缴纳钱粮以换取赈济。

  2. 历史源流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据《魏书·西域传》载,西域诸国“岁遣使献款,贡马驼珍宝”,体现藩属国通过进献财物维系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唐代白居易《贺雨表》中“百姓献款,以祈丰年”则反映民间通过财物供奉祈求福祉的习俗。

  3. 应用场景

    在宗教语境中,“献款”特指信徒向寺庙捐赠财物。如敦煌文书P.3721号《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提到“善男信女献款修葺佛像”,印证佛教文化中的供养传统。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特定仪式表述,例如“华侨向祖籍地献款修建宗祠”。

网络扩展解释

“献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归顺或投诚,多用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势力或个体主动臣服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献款”指通过进献财物或表达诚意的方式表示归附,常见于古代政治、军事语境。例如《新唐书》记载杜伏威“献款”于秦王,即归顺唐朝。

  2. 历史背景与用法

    • 唐代孙逖的诗句“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表明边疆民族虽表示归顺,但朝廷仍以和亲为耻,凸显“献款”的政治象征意义。
    • 清代陈梦雷在文中用“望风献款”描述叛将迅速投诚,体现该词隐含的主动性与时效性。
  3. 字义分解

    • 献:本义为进献,含恭敬之意,如“献花”“献计”。
    • 款:此处指诚恳的态度,如“款待”“款诚”,二字组合强化了归顺行为的诚意。
  4. 近义词与语境
    类似表达包括“归降”“纳款”等,但“献款”更强调主动示好而非被动屈服,常见于史书对归附事件的记载。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新唐书》《全唐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养院剥褫报春暴习变号髀骨亳王产生承卫臣宰持敬鉏烟打出调入犯而勿校風鶴腐生告幺惯使好马不吃回头草火盆监修浇铸解禳洁馨锦霞酒具计无所施恺恻闶门缂绣浪蕊愣呆呆乐贤躐学俪影鸾伏籙练满盛牛侩凭吊泼皮赖肉破体清醑诗伯释部失脱诗印兽医綀服松湍痰核谈空説幻探子屠溃涒叹外王父沃霖仙夫小德出入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