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dea]∶想法,念头
老李有个想头
(2) [hope]∶指望
没想头了
(1).指望,奔头。《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你去分付门上,如今这穷鬼来时不要招接他。等得兴尽心灰……没什么想头,下次再不来缠了。”《红楼梦》第六回:“那 刘姥姥 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 柳杞 《好年胜景》一:“那个山沟除了大石头就是小石头,没多少地好种,有什么想头呵。”
(2).主意;念头。《红楼梦》第八八回:“你今儿来意,是怎么个想头儿,你倒是实説。”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诫》:“粗足衣食,便思及人,此等想头,便是圣贤根器。” 丁玲 《田家冲》三:“不过马上他又放弃了这想头,因为他觉得无需再怀疑什么,再想什么。”
(3).指文艺作品上的立意。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作诗有学酿蜜法者,要在想头别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袁中郎论诗》:“此等语有何佳处?且想头亦欠超异。”
“想头”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希望、指望
指对某事的期待或期盼,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第七回中刘姥姥听闻接济后的心理变化:“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眉开眼笑”。另一例来自《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没甚么想头了,就是至亲如女儿,心里较前也懈了好些”。
念头、想法
指具体的思考或计划。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提到:“正和我的想头一样”,又如朱天文在创作中提到的“求仙的想头,生命飞扬到要将自己整个人举起来”。
文艺作品的立意
特指文学或艺术创作中的构思和主题设计。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强调:“作诗有学酿蜜法者,要在想头别尔”,说明创作需有独特立意。
需注意,现代使用中“想头”偏向口语化,且地域性较强,北方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
想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思绪、念头、心思。它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的思考和情感。
想头的部首是心字旁,表示与心灵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9画。
想头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
想头的繁体字为「想頭」。
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想头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不过,常见的古代写法是「相头」,表示思考或思绪。
1. 他的想头很丰富,对问题总是有独到的见解。
2. 她脑海中闪过一丝想头,立即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动。
思想、念头、念想、忖度。
思绪、念头、心思、思虑。
忘记、放空、心如止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