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隅的意思、东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隅的解释

(1).东角;东方。《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 茅溱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謁各使,陈其政事者也。”《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 清 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 陆云 《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引申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一、 核心释义

  1. 字面指代方位: "东隅"最直接的含义是指东方,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隅"指角落或边角之地,"东隅"即东方的角落,常用来代指东方。例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描述的日出之地即可视为"东隅"的具象化。
  2. 引申指代时间: 因太阳自东方升起,"东隅"自然引申指代早晨、清晨或早年、青春时期。这个引申义强调了时间上的起始与朝气蓬勃的状态。

二、 文化象征与经典出处

"东隅"最广为人知的用法及其深刻寓意,源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中的名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

三、 诗词中的意象运用

在古典诗词中,"东隅"常作为富有诗意的意象出现:

四、 总结

"东隅"一词: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东隅”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字义

  1. 东方或东角
    指方位上的东方,或日出的方向。例如《后汉书·冯异传》中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里的“东隅”代指早晨,与“桑榆”(日落处)形成对比。

  2. 早晨或初始
    因日出东方,故引申为“早晨”或事物的开端。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比喻早年时光虽逝,晚年仍可有所作为。


二、比喻与引申

  1. 青年时代
    以“东隅”象征人生早期阶段。例如“东隅已逝,桑榆未晚”表达对青年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2. 特定地域指代

    • 中原以东的小国:古代文献中泛指中原地区以东的诸侯国。
    • 日本:近代章炳麟等学者在特定语境下用“东隅”指代日本。

三、用法与示例

  1. 成语应用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汉书》,比喻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劝人珍惜当下。
  2. 例句参考

    “殿下,此番定下之计虽不能行,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并非劳而无功。”(《查字典》例句)


四、总结

“东隅”的核心含义与“东方”“早晨”相关,通过比喻扩展至时间、人生阶段和地域指代。其丰富性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语境依赖性,需结合具体文献和成语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案考八行半熟练抱火卧薪宝镪炳着薄曲驳选骋驰虫凋畴人春令黛黑道德规范登答冻浦鱼惊蜂舟瀵涌干桢果农横撞呵卫鸿业远图候灰画院豁虎跳加快蕉葛蕉衫家箦济活谨静夔峡列肆隶汉铃杵令人起敬缪种流传潜究奇南七商荣名弱子伤化善体下情勝敗乃兵家常事生料识照诗宗水箱弹冠结绶韬奇吐谈突突哝哝威刑肃物先意承指小婆娘狎扰侠行新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