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角;东方。《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 茅溱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謁各使,陈其政事者也。”《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 清 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 陆云 《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东隅”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东方或东角
指方位上的东方,或日出的方向。例如《后汉书·冯异传》中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里的“东隅”代指早晨,与“桑榆”(日落处)形成对比。
早晨或初始
因日出东方,故引申为“早晨”或事物的开端。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比喻早年时光虽逝,晚年仍可有所作为。
青年时代
以“东隅”象征人生早期阶段。例如“东隅已逝,桑榆未晚”表达对青年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特定地域指代
成语应用
例句参考
“殿下,此番定下之计虽不能行,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并非劳而无功。”(《查字典》例句)
“东隅”的核心含义与“东方”“早晨”相关,通过比喻扩展至时间、人生阶段和地域指代。其丰富性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语境依赖性,需结合具体文献和成语理解。
《东隅》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意为东边的角落或边缘地区。
《东隅》的偏旁部首是“日”和“阝”,总共有15个笔画。
《东隅》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燕京赋》。燕京是指中国古代的首都,现在是今天的北京。在《燕京赋》中,有一句经典的描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意思是太阳已经西沉到东方的边缘,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但还不算太晚。
《东隅》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東隅」。
在古代汉字中,没有规定特定的字形,所以《东隅》的写法可能因时代和书写风格而有所不同。
1. 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隅,生活节奏更快。
2. 他的家乡位于国家的东隅,虽然有些偏僻,但景色很美。
东方、东海、东部、东门、东北、东南、隅角、地隅、边隅
边缘、边陲、前沿、角落、天涯
中心、核心、中间、中部、中轴线
白粳拜墓豹囊霸统嘲喧酬地电挥点手莋脚纺织纤维丰膏粉食浮记副经理高絜古始号纸合身花轿惑世盗名僵坠昆邱枯皮老土连昼丽圭襂临冲离言辨白没要没紧盟誓门限面墙而立脑疽辇重泥水木匠蓬发前敌弃夫琼瑶球头厹犹染缋撒打三五七言诗申请书摄影摅意输油管四时菜松骨松懈诉辨土布退任王乔舄望色猥碎隈嵎物以羣分逍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