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项的意思、饷项的详细解释
饷项的解释
军费。 邹鲁 《广东光复》:“军械亦选至精者充之,餉项亦至充裕。”
词语分解
- 饷的解释 饷 (餉) ǎ 同“飨”。 旧时指军警的薪给(?):关饷。粮饷。饷银。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 项的解释 项 (項) à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项。项链。项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项。 量词,分类的条目,:项目。事项。 钱款,经费:款项。进项。存项。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
专业解析
饷项的汉语词典释义
“饷项”是一个汉语历史词汇,主要含义指军队的粮饷给养费用,特指用于支付官兵薪俸、购置军粮及其他军用物资的款项。该词在古代文献,尤其是涉及军事、财政的文本中较为常见。
-
核心释义:
- 饷 (xiǎng): 本义指军粮或军队的给养,后引申为薪俸、报酬。在军事语境中,“饷”特指军队所需的粮食、物资及发放给官兵的银钱。
- 项 (xiàng): 指款项、项目、条目。在这里指具体的费用款项。
- 饷项: 合指军队所需粮饷费用的总称或具体项目。它涵盖了维持军队运转所需的各项开支,如官兵的俸银、口粮、马匹草料、武器装备维护等费用。
-
历史背景与使用语境:
- “饷项”一词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是官方文书和史书中描述军费开支的常用词汇。筹措、运输、发放“饷项”是维持军队战斗力和国家财政运转的重要事务。
- 例如,在清代文献中,常可见到“筹拨饷项”、“催解饷项”、“饷项支绌(短缺)”等表述,反映了军费对国家财政的影响以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关键作用。
- 该词带有鲜明的历史色彩,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已较为罕见,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籍文献或特定语境(如历史小说、影视剧)中。
-
权威参考来源释义佐证:
- 《汉语大词典》: 对“饷项”的释义明确指出其指“军费”(见《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234页)。《汉语大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第12卷).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
- 《辞源》(修订本): 虽未单独收录“饷项”词条,但对“饷”的释义包含“旧时指军粮或军队的俸给”,如“粮饷”、“饷银”。这为理解“饷项”的核心含义“军费款项”提供了基础。 [来源: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等编. 辞源(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 清代官方文献实例: 在《清实录》、《清史稿》等官方史书中,“饷项”一词频繁出现,用于记载军费开支情况。例如,《清史稿·食货志》中常有关于各省筹措、解运“饷项”的记载。 [来源:赵尔巽 等. 清史稿.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饷项”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军队的粮饷给养费用,即维持军队运作所需的各项开支款项的总称。它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军费问题。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已大大缩小。
网络扩展解释
“饷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军费,具体指用于军队开支的款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饷项”由“饷”和“项”组成:
- 饷:原指给田间劳动者送饭,后引申为军队的薪俸或粮饷。
- 项:此处指款项、经费。
组合后,“饷项”特指军队的经费开支,涵盖士兵薪俸、武器购置、后勤保障等费用。
2.历史用例
- 清代文献中,李鸿章曾为淮军筹措饷项,曾国藩对此表示感激,称“枯旱得雨,众苗勃兴”。
- 邹鲁在《广东光复》中提到,广东光复时“军械选至精者充之,饷项亦至充裕”,说明充足的军费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3.相关语境
- 近义词:军费、粮饷、军资。
-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对比“民用开支”等概念。
4.扩展说明
“饷项”不仅指静态的经费,还涉及筹措、分配等动态过程。例如,清代官员常面临饷项紧张的问题,需通过税收、借款等方式筹集。
如需进一步了解“饷”的单独含义(如“晌午”的短暂时间义),可参考汉字演变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身之处班扬碑碣北京林业大学编述币泉笔受才貌双绝才学兼优撑天拄地崇亘出閤出公忘私出示从信麤锦掉荡地穿甲蝶使顶缺独茧缕飞卫敢作敢为高当铺航程龁啖候审结幕锦帐居处驹马宽痛酷寒卤瘠密爱民瘼末杪目镜恼悔扑破祈谷坛入冠山馆生绢石螺示现诗学释旨竖箜篌私阿条悉頽老伟美温毅巫峡啸侣命俦销难小人书虾蟹眼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