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分条陈述意见的奏疏或文书。《水浒传》第一○一回:“却説那四箇贼臣的条议, 道君皇帝 一一准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之仕者,为郡县则假条议以济其贪,任京职则假建言以文其短,居里閈则假道学以行其私,举世之无学术事功,三者坏之也。” 章炳麟 《文学总略》:“《惜誓》载于《楚辞》,文辞不别,以为奏记条议,适彼之所谓辞也。”
“条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围绕“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书或条款”。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条议”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分条目陈述意见的正式文书,兼具实用性和规范性。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水浒传》《五杂俎》等文献中的具体用例。
《条议》是指关于事物的具体条款和条文,也可以指协议、契约、合同中的条文内容。
《条议》的部首拆分为“⺤”和“言”,其中“⺤”是指“竹”的意思,表示与竹木有关,而“言”则表示与语言、言辞有关。
《条议》的总笔画数为11,其中部首“⺤”的笔画数为6,部首“言”的笔画数为7。
《条议》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由汉字演变而来的。
《条议》的繁体字为「條議」。
古时候,《条议》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其写法为「條議」,部首“⺤”上方多加了一个“木”字旁,部首“言”下方多加了一个“言”字旁。
1. 根据会议的《条议》,我们决定对此事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2. 合同中的《条议》规定了双方在商业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 条约
- 条文
- 条款
- 协议
- 契约
- 合同
- 取消
- 废除
- 终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