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荐的意思、飨荐的详细解释
飨荐的解释
祭献。饗,通“ 享 ”。《梁书·文学传下·刘勰》:“时七庙饗荐已用蔬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瞿塘滩 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商旅上水,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饗荐不輟。”
词语分解
- 飨的解释 飨 (饗) ǎ 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飨会。飨宴。飨客。 祭祀。 同“享”。 笔画数:; 部首:飠; 笔顺编号:
- 荐的解释 荐 (薦) à 推举,介绍:推荐。举荐。荐擢。 频仍,屡次:荐仍(一再)。荐饥(连年饥荒)。荐食(一再吞食,喻不断侵略)。荐臻(接连来到)。 进献,祭献:荐羞(进献肴馔)。荐新(以初熟谷物或时鲜果物祭
专业解析
"飨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飨荐"指以酒食祭祀祖先神灵的行为,特指在祭祀仪式中进献祭品。《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以牲醴祭祀并进献供品",强调仪式中物质供奉与精神敬奉的双重内涵。
二、词源解析
该词由"飨""荐"二字复合而成:
- "飨"(xiǎng)本义为用酒食款待宾客,后延伸为神灵享用祭品。《说文解字》释为"乡人饮酒也",后转注为祭祀专称。
- "荐"(jiàn)原指草席,因古代祭祀需铺陈祭品,故衍生出进献、供奉之意。《礼记·祭义》郑玄注:"荐,谓祭时所陈品也。"
三、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礼制文献:
- 《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诏其酌,辨其用与其实,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秋尝冬烝,飨荐用虎彝、蜼彝。"
- 宋人朱熹《仪礼经传通解》记载:"凡祭,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飨荐修厥事。"
四、文化内涵
作为古代祭祀制度的重要环节,"飨荐"承载着三层文化意义:
- 沟通人神的媒介功能(《礼记·祭统》)
- 孝道伦理的物质表达(《孝经·纪孝行》)
- 社会等级的制度体现(《汉书·郊祀志》)
五、同义词辨析
与"祭祀""供奉"等泛称不同,"飨荐"特指:
- 祭品陈列的仪式化过程(区别于简单摆放)
- 包含酒醴的特定祭品组合(区别于单一牲牢)
- 定期举行的宗庙祭祀(区别于临时性祭祷)
(注:本文释义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辞源》第三版修订本,因古籍文献无网络公开链接,故不标注具体网址。)
网络扩展解释
“飨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祭祀语境中,具体解释如下: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通过进献祭品(如蔬果、牲礼等)进行祭祀的行为,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奉。
- 字形结构:
- 飨(xiǎng):通“享”,表示神灵享用祭品;
- 荐(jiàn):指进献、供奉。
组合后强调“以祭品供奉神灵”的仪式性行为。
2.文献例证
- 《梁书》记载:南朝时期“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说明当时祭祀以素食为主。
- 《水经注》描述:瞿塘滩神庙的商旅为避免触礁,用布包裹船篙,并持续“飨荐”以求平安。
- 诗词引用:唐代魏征诗句“飨荐黄道,芬流紫辰”描绘了祭祀场景的庄严。
3.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或研究文献,属于典型的文言词汇。其近义词包括“祭祀”“荐享”等,反义词则无明确对应。
4.文化意义
“飨荐”反映了古代中国“敬天法祖”的礼制传统,强调通过物质供奉与神灵沟通,具有宗教与社会双重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梁书》《水经注》等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本俸别族逼壤博士后博闻彊识常涂崇坟重规仃伶洞连兜取分茅赐土负手之歌宫亭攻陷官项龟占故俗后盾环封环瑱胡本会长秽亵寄灵敬如上宾金莲步捐生拘世乐不可言劙囊龙举云属米粣摩厉以须磨脐嗯啊鸟惊鱼散强征轻畅青径清浄白省秋怀遒佚楸玉局羣寮神体竖豹尾顺毛儿扑撒束身自修思不出其位斯干獭褐调理阴阳替工吞毡外部联系尾灯卧鼓稴穇小葱拌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