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称对方的器量,胸襟。 宋 晁补之 《答滑守李孝纯启》:“久託姻盟,未亲贤度,一麾假守,释负檐之云。”
“贤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贤度(拼音:xián dù)指对他人的器量、胸襟表示敬称的词语。常用于书信或正式场合,表达对对方品德与气度的赞美。
词义解析
历史用例
宋代晁补之在《答滑守李孝纯启》中写道:“久託姻盟,未亲贤度,一麾假守,释负檐之云。” 此处“贤度”表达对李孝纯品格的敬重。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书或谦敬语境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类似表达可替换为“雅量”“高怀”等。
部分资料(如)将“贤度”解释为“人才超群、品德高尚”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其他词语混淆。主流释义仍以“敬称对方器量”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宋代文集等古籍原文。
《贤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贤明的品行和言行,是指能够以智慧和正直来引领他人的人。贤度的人在品德和智慧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能够成为他人的楷模。
《贤度》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贝,同时它的笔画数为10划。
《贤度》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中。贤度一词传承了儒家思想中追求道德和智慧的理念。
《贤度》这个词的繁体写法为「賢度」。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贤度》这个词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写法。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可能是「賢斁」。
1. 他的品行和智慧使他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贤度之人。
2. 这位领导以其贤度的言行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1. 贤人:指具有贤明品德和智慧的人。
2. 度量:指评价一个人行为和品德的尺度。
3. 度:指衡量、评价一个人的品行和智慧。
1. 贤良:指品行高尚的人。
2. 贤明:指具有高超智慧和良好品德的人。
愚度:指愚昧无知的人,缺乏智慧和品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