绂麟的意思、绂麟的详细解释
绂麟的解释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周灵王 立二十一年, 孔子 生於 鲁襄公 之世……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 闕里 人家,文曰:‘水精之子,係衰 周 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徵在 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紱繫麟角,信宿而麟去。”后以“紱麟”为庆贺生辰之典。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庆诞》:“紱麟祥旦。 王子年 《拾遗》: 孔子 生,母 徵在 以绣紱繫麟角,及 孔子 欲絶,抱麟解紱而泣。”
词语分解
- 绂的解释 绂 (紱) ú 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印绂。玺绂。 同“黻”。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麟的解释 麟 í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来喻杰出的人物。简称“麟”,如“凤毛麟角”,“麟凤龟龙”。 笔画数:; 部首: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绂麟"是由"绂"与"麟"组成的复合词,其词义可从汉语构词角度进行解析:
一、单字训诂
- 绂(fú):《说文解字》释为"系印组也",本指系官印的丝带,引申为官服、印绶的代称。《礼记·玉藻》载"一命缊绂",郑玄注谓"绂,蔽膝之属",可见其作为古代礼服的组成部分。
- 麟:即麒麟,《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载"麟者,仁兽也",何休注称其"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被视作祥瑞象征,《诗经·周南》有"麟之趾"以喻仁德。
二、组合释义
该词属并列式复合结构,融合了礼制符号(绂)与祥瑞图腾(麟)的双重意象,可解作:
- 礼制象征:以绂代指官爵地位,麟象征德行,组合后喻指德位相配的贤者,如《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于天衢"的意象延伸。
- 祥瑞隐喻:汉代谶纬学说中,麒麟现世被视作明君在位的征兆,如《宋书·符瑞志》载"麒麟者,仁兽也",与象征官秩的"绂"组合,暗含天人感应的政治哲学。
三、文献应用
该词多见于骈文与铭文创作,如南朝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绂冕昭麟之容",唐代李峤《攀龙台碑》"绂麟表瑞"等,均借典制与祥瑞的并置突显颂圣主题。清代《骈字类编》将其收入"祥瑞门",佐证其作为吉语的属性。
(参考资料:《说文解字注》《十三经注疏》《文心雕龙译注》《宋书》《骈字类编》)
网络扩展解释
“绂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发音:fú lín
核心意义:指人物或事物具有卓越的品质或独特才能,常用于赞美非凡的才华或特质。例如形容某人才华出众或某物独具特色。
二、典故与来源
-
词源背景:
-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二年》,原指“麟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神兽,象征吉祥与美好。
- 另一典故出自《拾遗记·周灵王》:传说孔子诞生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中,预言其将成“素王”(无冕之王)。孔母用绣绂(丝带)系于麟角,后以“绂麟”引申为庆贺生辰的典故。
-
文化象征:
- “麟”本身在古籍中多指麒麟,象征仁德与祥瑞(如《说文解字》称麟为“大牝鹿”,后演化为神兽代称)。
- “绂”为古代系印的丝带,与“麟”结合后,既保留了祥瑞之意,又隐含对杰出人物或事件的尊崇。
三、使用场景
- 形容人物:如“此子才华若绂麟,必成大器”。
- 庆贺生辰:古时文人雅士常以“绂麟”为典故,表达对诞辰的祝福(例:“绂麟祥旦”)。
“绂麟”兼具赞美品质与祥瑞庆贺的双重内涵,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背臣膑辟除授刺齿聪悟当巡打整得道叠棊底授督劝放参发人深省废物缝絍封奏高誉宫烛刮平寡尤故妻孤稚合葬后排浆粉江蛰交便击床罽绣老相识利钝蠡口丽雅毛蓝布眉癖明表女华旁谷滂澍蓬梗婆儿啌咙跷毬气喘吁吁晴好求救娶亲睿见上浣胜遇视草手无缚鸡之力树根天真烂慢威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无厌详事下陷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