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祀的意思、不祀的详细解释
不祀的解释
(1).不祭祖先。《孟子·滕文公下》:“ 葛伯 放而不祀。” 赵岐 注:“放纵无道,不祀祖先。”《史记·周本纪》:“於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2).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左传·文公五年》:“ 臧文仲 闻 六 与 蓼 灭,曰:‘ 皋陶 、 庭坚 不祀忽诸。’” 晋 卢谌 《赠刘琨》诗:“ 夫差 不祀,衅在胜 齐 。” 清 戴名世 《徐节妇传》:“ 徐氏 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 徐氏 不祀矣!”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 祀的解释 祀 ì 祭:祭祀。祀天。祀祖。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不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次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不进行祭祀祖先或神灵的仪式,源于中国古代对祭祀文化的重视。祭祀是表达对祖先和神灵敬意的重要活动,因此“不祀”常被用来形容对传统礼制的忽视或不敬。
二、详细解释
-
字面含义
不祭祀祖先,如《孟子·滕文公下》中记载:“葛伯放而不祀”,赵岐注释为“放纵无道,不祀祖先”。古代将祭祀视为维系家族与国家的重要纽带,不祀行为可能被视为道德缺失。
-
引申含义
- 比喻亡国:若国家灭亡,则无人延续祭祀。例如《左传·文公五年》提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指国家覆灭导致祖先无人奉祀。
- 比喻绝后:家族无子嗣继承,祭祀中断。如清代戴名世《徐节妇传》中“微节妇,徐氏不祀矣”,强调家族存续与祭祀的关联。
三、使用场景
- 批评不敬传统:如指责他人忽视祭祀礼仪。
- 历史评论:分析朝代兴衰时,常用“不祀”暗喻统治失德导致灭亡(如晋代卢谌诗中“夫差不祀,衅在胜齐”)。
四、相关文献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或《孟子》《左传》等古籍进一步查阅具体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祀(bù sì)是汉字词语,意思是不祭拜神灵或者不做祭祀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不和祀,其中不是表示否定的意思,祀是祭祀的意思。下面是关于《不祀》这个词的一些信息:
来源:《不祀》是由两个简体汉字组成的词语。在汉字的演变中,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中。在古代中国,祭祀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活动,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指引。
繁体字:不祀的繁体字是不祀。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不祀》这个词在古代并没有特定的写法,它的字形与现代汉字相似。
例句:1.他们因为不信神而选择不祀。2.他们家族世代都信奉着神灵,不祀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
组词:可以和《不祀》相关的词语有不信神、不虔诚等。
近义词:不祀的近义词可以是不祭、不祭拜等。
反义词:不祀的反义词可以是祭拜、敬奉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