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远的边塞之地。 唐 韩愈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休垂絶徼千行泪,共泛清 湘 一叶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絶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明 公鼐 《诸将》诗:“絶徼尚传 青海 箭,中原新动 緑林 兵。” 清 吴伟业 《哭瞿稼轩》诗:“禁垣遗直看封事,絶徼孤忠誓佩刀。”
“絶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jué jiǎo(注意“徼”在此处不读 jiào),意为极远的边塞之地。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成语(如“穷荒绝徼”),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絶徼》(读音:jué jiào)是一个汉字词语,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
第一个部首是「糸」(读音:mì),意思是丝绳,表示与丝绳有关。它是由「纟」(读音:mì),意思是丝线,在左右两边加上横杠构成的。
第二个部首是「爻」(读音:yáo),意思是八卦之一的八卦爻。
《絶徼》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确定,可能是形声兼会意字,结合了两个部首的含义来表示一个概念。
《絶徼》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絕徼」,即在「絶」的右侧加上一个「线」字旁,形成了一个更复杂的字形。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絶」的旧字形是「絕」,右侧没有「线」字旁,而是由两个「月」字旁组成。
这个词在句子中可以表示一个特殊的境况、极限的状态或极其困难的环境。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面临着絶徼的考试,需要费尽全力才能通过。
《絶徼》的近义词可能包括「困境」、「艰难险阻」等。
《絶徼》的反义词可能包括「顺利」、「容易」等。
在组词方面,可以与「絶徼」组成词语,如「絶徼路」、「絶徼生存」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