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着的意思、无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着的解释

[without assured source] 没有落脚依靠之处

无着入手

详细解释

见“ 无著 ”。


(1).亦作“ 无着 ”。无所依托;没有着落。 前蜀 韦庄 《出关》诗:“危时秖合身无著,白日那堪事有涯。”《宋史·苏轼传》:“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著而不可挹。” 明 唐顺之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之四:“出处两无着,空惭大隐名。”

(2).佛教语。无所羁绊;无所执着。《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元帝 《梁安寺刹下铭》:“有识之所虔仰,无著之所招提。” 唐 郑谷 《蔡处士》诗:“无著復无求,平生不解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着”是汉语中兼具佛教术语与日常用法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佛教哲学释义

在佛教典籍中,“无着”(梵文:Anabhisamskāra)指对事物不执着、不依附的修行境界。玄奘译《成唯唯识论》卷九提出“无着真如”,强调破除对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执着,达到“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觉悟状态。该概念与《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教义一脉相承。

二、现代汉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两种解释:

  1. 动词用法:指事物没有着落或依托,如“经费无着需多方筹措”;
  2. 形容词用法:形容无处安放的状态,如“无着的乡愁化作诗句”(商务印书馆,2020)。

三、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佛经译本,唐代通过《成唯识论》《六祖坛经》等典籍完成语义定型。明清时期逐渐衍生出“没有着落”的世俗含义,《红楼梦》第107回“银钱无着”即属此用法(中华书局《红楼梦校注本》)。

四、近义辨析

与“无措”侧重慌乱状态不同,“无着”强调客观存在的缺失;区别于“无依”多指人身依附关系,“无着”适用范围更广,可指具体事物或抽象情感。

网络扩展解释

“无着”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没有落脚依靠之处”或“没有着落”,常用于描述事物缺乏依托或未得到解决的状态。例如:

    • “经费无着”(指资金未落实)
    • “灾民衣食无着”(形容生活无保障)。
  2. 读音与用法
    拼音为wú zhuó,部分文献中可能写作“无著”。需注意与佛教术语的区分。


二、佛教术语

在佛教中,“无着”指无所羁绊、不执着于外相,是修行的重要理念。例如:


三、其他延伸

若需进一步探究佛教哲学或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艺文类聚》《六祖坛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梅半空不偢人彩索藏头护尾赤岬重趼宠惜除号处人藂蘙皴剥单相思大隐叮当响冬季作物断章蕃息负柩歌摺固壁骇目惊心和弹瘊子甲花匠毁駡隳斁讲供交夺激疾进良恳悃口角风情跨马灵运屐流丽卖逞磨道木掀泥塑木雕扭亏勤瘁青毫秋伏虬梭渠弥荣任使臣使性傍气收帑双螺水凌凌悚峙土王文牍主义温秀文章星斗享荐闲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