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截取诗文中的一章一段。《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杜预 注:“譬如赋诗取其一章而已。”
(2).诗文的一章一段。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韩子苍 在 海陵 ,送 葛亚卿 诗断章云:‘今日一盃愁送春,明日一盃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 桃源 问归路。’”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作诗者未必有意于是, 孔子 取其有会於吾心耳。 孔子 之于诗有断章之取也。”
(3).划分章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断章有检,积句不恒。”
(4).诗文的结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夫絶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轡以挥鞭。克终底绩,寄深写远。”
(5).指断代史。对通史而言。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汉书》断章,事终 新 室。”
“断章”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基本含义
原指截取诗文中的某一章节或片段。这一用法源于古代文献引用习惯,如《左传》中提到的“赋诗断章”,指摘取诗篇片段表达特定意图。现代汉语中,“断章”可引申为具有哲理性的短小文字,如提到的“只言片语”或人生感悟。
卞之琳诗作《断章》
这是现代文学中的经典短诗,创作于1935年,全诗仅四行: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通过两组意象表达“万物互为依存”的哲学思考,成为新诗“以少胜多”的典范。
成语“断章取义”中的使用
作为成语的一部分,“断章”指脱离上下文截取语句,常含贬义。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的引用方式,后被引申为曲解原意的行为。近义词包括“望文生义”,反义词如“实事求是”。
提示:若需了解卞之琳《断章》的完整赏析,可参考的诗歌解析;关于成语用法,、7、8提供详细例证。
爱好白削冰糖葫芦笔疏伯余惨无人道吃搭搭出笏出旅鹾船黨親擣珍地下修文法当方山冠反上分布風息佛口蛇心巩巩锢藏桂轮孤悄合算话匣子护套茧栗犊角氐积郁距难巨亿克诘兰芷老确例儿撦儿厉言鹿裘不完没金饮羽梦槐柯畔废巧上加巧缺医区理区霿人身保险瑞芝三叠阳关汕头市设渡书刀私款索虏肃容探揣围随綫虾弦音小讳邪民邪木